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燃烧的故俗

(2007-09-23 23:07:30)
 

 

(阅读)

 

燃烧的故俗

 ── 读曹诚散文集《雨歌》

                                                             

吴尔芬

   

曹诚是这样一个人:谦虚勤奋,可命中注定上不了大学;注重感情,然而对朋友缺乏选择;好学上进,但是没有掌握策略。

    曹诚有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广阔胸怀,他的朋友遍布所有经历过的地方,渗透到任何职业中。同时,又比较完整地继承了客家人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所以,只要曹诚在家,他的住处总是热闹非凡,每年消耗的啤酒数以千瓶计。除了有限的钱币肉包子打狗那样被借走外,曹诚并不曾得到好处,假如名声不算好处的话。

    作为中专学校的毕业生,曹诚内心深处有种空朦的自卑,当然,这也是他勤勉工作的动力之一,并为补到一张大专文凭不惜心血。在文化馆上班的时候,我们很难在办公室找到曹诚,因为他忙到没空坐到那里的地步。尽管这样,也没有听到曹诚在发怨言,而是充满感激。曹诚跟我讲得最多的是谁是他的恩人,假如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曹诚这样说。在以过河拆桥为能事的时代里,知道感恩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我说,不谈别的,起码曹诚是个有良心的人。后来经过一段属灵的操练,以及赞美诗云彩般的围绕,更提高了曹诚判断是非的直觉。

    大家都在忙事业,把父母撂在一边,而曹诚却能够以最大的可能尽孝道,他热衷于回家过节的情形是年青人中少见的。在讲到他父亲人生的坎坷和不公正的结局,曹诚会露出激愤与休戚,甚至得出尖刻的结论。某种程度上说,曹诚的追求包含了对养育之恩的报答,给江东父老有个交代。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曹诚忙碌的动机以及拓展的脉络。

    坦率地说,曹诚的才华并非体现在文学上,而是体现在对事态敏锐的感觉和敏捷的反应。如果曹诚一段时间不在周围,几个圈内的朋友就不禁怅然若失。因为曹诚是个崇尚故俗的人,没有什么问题是非要探讨的,更谈不上深谋远虑的策算或者给自己制定严密遵守的纪律。跟曹诚在一起可以交通终极关怀,也可以打标分钻桌子。对我们来说,曹诚不是重要的作家,但却是生活中重要的人物,特别是当你感到无处落脚的时候。

    按我的理解,散文像“雕”:把不要的材料去掉;而小说像“塑”:将要的素材堆积起来。这么说来,曹诚在《雨歌》中撰写的其实大量是小说,作品并没有保持生活原貌,仍虚构而成。比如众所周知曹诚尚属单身,但许多篇章是对家庭日常的叙述,这就越出了散文作为生活原述事的规限。曹诚缺乏前卫作家那种对事物冷静观察的旁观者姿态,对结构布局和语言的训练也显然不足。但是,曹诚善于捕捉细节,并从细节中得到意义的诏示,虽然落到纸上有时会飘荡不稳。通读《雨歌》不难看出,曹诚描述了世纪末工业社会给人带来的溃乏,而根源在于人内在的虚空:理想从生活中退出;道德从职业中退出;爱情从婚姻中退出。创作需要才华,指证却需要勇气,我高兴地看到曹诚在为弯曲的世代作见证人。

    综上所述,曹诚的作品适合以下几种人阅读:不被世风浸染,愿意站在高处眺望的人;不为名利遮闭,良知希望开启的人;走出交易,常常替朋友着想的人;抛开算计,有诚意追寻爱情的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

    司马迁说,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当然,我们不一定是学者,即使是,我们也不愿意为所闻而溺。这么说来,做个安于故俗的常人不是更好?“故”是本来的所在,“俗”是正常的生存,而曹诚居然在故俗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要知道,就算你燃尽生命的故俗照黑暗,身边也不一定有取暧之火。因此,马丁.开姆尼茨这样说:如果在天平的一端放上我们的罪以及由于此罪所引起的神的忿怒,而天平的另一端只放上人性的死亡,那么前一端就会因过重下沉把我们撞到地狱中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社会的良知
后一篇:高地缅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