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报道)九号房 |
分类: 散文 |
(报道)
蹲监写作:一场哗众取宠的行为艺术?
早报记者蒋庆报道
随着美剧《越狱》的流行,监狱题材小说也在国内书市悄然走红,记者昨日在地摊上发现,《九号房》、《四面墙》、《黑马甲》等刚刚上市的监狱题材小说,居然已经有了定价五花八门的盗版书,卖书的小贩还称,这些书卖得和易中天系列图书一样火。记者昨日采访这几本书的作者时发现,他们要么是真因为犯罪进监狱、要么是为了写小说到看守所遛了一圈。
吴尔芬
在看守所一呆就是两百天
这两百天经历给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了他的写作风格,也让他变成一个很现实的人。
吴尔芬是中国作协会员,现任厦门大学客家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进看守所是10年前的事情了,他的《九号房》前前后后花了他9年的时间。1996年,他走进了当地一家看守所,看守所所长给他安排的就是九号房,所长特意跟牢头交代:“这个是作家,别为难他啊。”吴尔芬后来才知道,在监狱或者看守所,一般有新的人进来,牢头都会先给个下马威,因为所长的交代,他才得以幸免。
吴尔芬在看守所一呆就是两百天,这两百天经历给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了他的写作风格,“我之前爱写一些浪漫抒情的文章和诗歌,但在看守所呆过以后,我再也写不出来了。”吴尔芬说:“就如健康的人对健康没有感觉一样,当我有自由的时候,我不会觉得这有多重要,但当我在看守所呆过后,我才发现,在自由面前,一切功名利禄都不值一提。在那种环境中,你会体会到,友谊、爱情都是奢侈品,生存才是惟一的。”被改变的还不止这些,他的朋友黄哲真说,吴尔芬现在是很现实的人了,比如请他吃饭,他会很认真地问是否要他来买单?若得知“要”,他会正面拒绝,而不找借口。
走出看守所后,吴尔芬立即动笔写小说,但写起来才发现监狱题材的小说并不好写,因为就在一个号房里,能发生多少事情呢?这本小说也成为他耗时最长的作品,在不断修改后,终于在去年完成,并在今年出版。为一部小说,似乎并不值得作家这样做,但吴尔芬说,写监狱题材小说,没进过监狱还真写不出来,比如他小说中写梅小如从下水道逃走,“我只有选择让他从下水道逃走,因为在真实的监狱中,除此别无他法。不信你看《肖申克救赎》、《越狱》,都是从下水道逃跑的。”
哥们儿
两年监狱生活磨出《四面墙》
监狱让人以极其迅速和深刻的方式理解人生和社会,他的小说也因此让读者觉得真实。
和吴尔芬相比,原名张春雷的作家哥们儿的监狱生活就比较货真价实了。因为卷入一场经济案件,哥们儿被判刑3年,后来因为表现好减了几个月的刑,这和他的小说《四面墙》主人公麦麦是一样的。曾经是文学青年的他,现在在天津开书店,他的《四面墙》和《黑马甲》先是在网上发表,点击过千万次,一个美国华人在网上看了他的小说,还特意从美国飞到天津找他聊天。另一个显示他小说影响力的事件是:今年他的书还没有出版,盗版就先出来的。
哥们儿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写点小文章,不过没有整出名气,后来他教书、下海、打工几乎什么都干过。他进监狱有点偶然,他的一个朋友因为诈骗被通缉,他出于义气给了朋友跑路钱,这个朋友被抓之后,他也跟着进了监狱。说起这事,哥们儿说:“是我活该,进监狱我没怨言。但当我踏进监狱大门后,我就有了一个想法,把监狱里的故事写成小说。”
两年多的监狱生活对一个人的磨练可以想象,对哥们儿来说,有多种社会经历,适应特殊的生活并不太难,难的就是怎么写这本小说,“监狱小说并不是新题材,近代最有名的应该是《红岩》了。但我发现,这些作品里面的犯人都具有道德优越感,他们是被冤枉的,而我就没有这种道德优势,我的确是因为犯罪被关了进来。”这种困惑在哥们儿出狱后才渐渐清晰,他决定不在作品中涉及道德标杆,把监狱等同为其他文学作品里的普通环境元素,思路畅通后,哥们儿写得就很快了,按该书策划人宋强的话来说,“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写两万字”。
哥们儿说,他正在写下一部小说,虽然不是监狱题材,但监狱的内容也会有所体现,“朋友说,监狱让人以极其迅速和深刻的方式理解着人生和社会。我的小说也因为有了这种体验才让读者觉得真实,但说实话,这种地方,最好还是别去。”
>>>读者观点
蹲监写作可能是骗人
对于普通人来说,监狱是一个避之不及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好奇心也让人对这个地方充满兴趣。在悠闲的环境中看一看那些失去自由的人的生活,本身就能激发出一种优越感。监狱题材的小说热销便能体现这一点,不过,对于真的到监狱呆过的作家写出的作品,读者意见也不尽相同,有的认为这是一部写实主义的佳作,有的认为是作者哗众取宠。
目前这些书在网上都有连载,一位读者认为:墙内的生活只是墙外世界人性之中的种种卑劣性的赤裸体现!文中人物个个剑走偏锋只为去解决那些无法回避的矛盾,去谋求自己墙中那一点点的生存空间。也有读者表示:看完了觉得长大一点了,现实是残酷的,难得作者文笔也好,墙离我们只有一线之隔,我自己不能不警示啊。不过仍有部分读者不相信作者真的坐过牢,而觉得内容与现实差距太大,认为作者说自己坐过牢,纯粹是在骗人,所谓的监狱题材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天府早报》2006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