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人称之为云吞的东东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呼。北方叫“馄饨”,四川叫“抄手”,湖北叫“包面”,新疆叫“曲曲”,江西叫“清汤”,皖南叫“包褓”等等,如此多的叫法都是同一种食物,只能说明它在中国各地分布广泛,还说明人们都喜欢吃它。
在之前的《蔡澜叹世界》,蔡澜(一个很出名的香港美食家)曾说过:“云吞面起源于广州,后来流传到香港。不过现在,正宗的云吞面已经不多见。”
如今的广州小吃,是否真如蔡澜所说的“不正宗”了,各家有各家的看法,我此等非美食家非专业人士的一个笨笨的家庭主妇,云吞起源的时候我还没出生,
我根本没吃过最最最开始的云吞!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现在的云吞面在广州小吃里依旧魅力不减,仍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让食客趋之若鹜。
广州人喜欢吃云吞面,云吞面由三个重要的元素:竹升面、云吞和靓汤底。竹升面可能大家看《舌尖上的中国》,对此已有认识,我不会做竹升面。靓汤底一般都要熬骨头汤。
这次纯粹记录云吞。云吞最关键还是云吞馅,第一要三七开肥瘦猪肉,第二要用鸡蛋黄浆住肉味,第三用新鲜虾仁,咬一口都是“爽脆”,最好还要有蟹子。在广州一般的净云吞10粒要13元,更好点的餐厅30元,所谓曾有句话“有钱食盒饭,无钱食云吞!”
小时候,我就喜欢吃云吞,一口一粒云吞。让我更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包云吞的,拿起一张云吞皮把馅料往里面一放,抓一下就包好一个,整个包云吞的过程大概就是2秒左右。我很幼稚地认为我也能一抓就包好一个,前几年随便这样一黏就是一个,结果一放到锅里,云吞皮和馅料彻底分离。再后来我非常认真地包结实,VICKY说:“怎么一咬好像有块石头那么硬!”某一个点把大部分的皮集中在一起,貌似简单的要尝试才能知道领会其中的方法。
煮云吞,我也以为没什么难度的。拍着图片的前一次确实云吞煮得一团糟。VICKY长大了,她安慰说:“云吞粘锅,破了没关系,反正咬一口,云吞不也是破的,味道好就行!”LION指点道:“要锅里的水要多要煮沸再放!”
通过几次实践,总结包和煮云吞的技巧:
1、在云吞皮上放入馅料的同时,用盛馅料的勺子或者筷子抹一下云吞皮的四周,对折一半再抓起来。而我以前露馅就是只看到抓起来的动作,没注意到人家熟能生巧,四周抹一下会黏住的没注意到。
2、皮不要抓到一个点上。即使煮熟,一口都是皮怎样都会不太爽的!
3、如果一次包很多要保存,适当撒些干粉,防止黏连在一起!
4、煮云吞时要多放些水,关键是放几滴油,水煮沸后再放包好的云吞。放几滴油的目的在于防止粘锅!
以上纯粹个人的实践体会!
=================================云吞馅的制作=========================================
云吞馅的材料(图1):
猪肉250克(我的是一分开肥瘦猪肉,不敢太多肥的)
虾仁约300克(鲜虾去壳后的重量);
马蹄100克,
韭黄80克,
鸡蛋一个(鸡蛋大家都认识,材料图1的照片里没有)
调味料:盐、生抽和料酒适量;
以上云吞馅是一斤云吞皮的分量!
1、把马蹄和韭黄剁成粒粒,加入猪肉末里拌匀(图2),并加入一个蛋黄和调味料一起拌匀后,把猪肉馅料摔打至很黏!(图3);
这招是跟市场卖鱼蛋的师傅学习的,我习惯很早买菜,能卖鱼蛋的师傅每天早晨很大一盘的鱼肉用手大力地摔打鱼肉,他告诉我是为了做出来的鱼蛋更爽口弹牙!我有样学样啰,把馅料摔打过确实黏性增大,好吃很多!
2、虾仁切粒,用蛋白和调味料拌匀,加入到猪肉馅中,拌匀(图4);
云吞馅加了鸡蛋可以让馅料黏性更好,而且之前说的包馅料用勺子或者筷子抹一下云吞皮的四周,有了鸡蛋的馅料能更好地黏在一起!
鲜虾云吞配竹升面,爽口的一餐,早餐、中餐和晚餐俱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