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是第七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其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我想之所以立这样一个主题,不仅仅是因为每8秒钟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并发症,更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去关注糖尿病,只有认识到了其危害,年轻人才会重视,才会主动预防。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也需要预防?说直白点,患上糖尿病,年龄已经不再是问题。
http://s5/mw690/001lMyaDty6EhbmeNCse4&690
糖尿病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曾经有一个同学向我咨询糖尿病的饮食建议时,告诉我说他一个32岁的堂哥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由于是家庭的顶梁柱,所以全家人都在积极的寻找治疗和调理方法。这在我国并非特例。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人数接近1亿,其中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9.7%,而且年轻人患病比例不断上升。据2007年至2008年全国糖尿病发病情况调查显示,20岁至50岁年龄段人群患糖尿病人数增长迅速,其中,25岁至34岁患糖尿病人数是1994年患病人数的8倍。也就是说,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已经从过去的50岁,提早为现在的20至30岁,甚至有些儿童也出现了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所以,糖尿病已不再是老年病了,年轻人也要提高警惕。
年轻人如何患上糖尿病
目前,医学界对糖尿病的病因还不明确,除了家族性遗传因素以外,应该说与不良生活方式因素有关。”
心理上未重视。在听我同学讲述他堂哥的病情过程中,他一直在感慨:这么年轻,怎么可能得糖尿病呢?这应该是很多年轻人的心理,认为自己还年轻,身体好有本钱,不用担心那些讨厌的慢性病。正因为如此不在乎的心理,导致慢慢沾染上各类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殊不知是在拿自己的健康做赌注。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得了糖尿病后却不能自知,总认为没什么大碍,最终耽误了治疗。
不良饮食习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幸福的定义往往是吃得好,穿得好。尤其是年轻人,吃货很多。高油、高盐、高糖等不健康食品统统不放过,解馋还不算,一定要吃过瘾才罢休。但吃喝过后,往往是上网、看电影,很少去主动运动,多余的能量消耗不掉,最终导致健康离我们远去。除此之外,类似不吃早餐、夜宵不断、爱喝含糖饮料等饮食习惯,同样在吞噬着我们的健康。
http://s7/mw690/001lMyaDty6EhbqSASOa6&690
不良生活习惯。现如今,工作和生活压力空前巨大,年轻的朋友们似乎很难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导致熬夜等生活不规律现象出现。同时为了适应职场需求,吸烟喝酒也成了必修的“职场技能”。这些压力下养成的生活习惯,同样是我们健康的侩子手。
肥胖。很多家长除了纵容孩子按自己的口味去食用一些不健康的零食和饮料以外,还会额外的给孩子补充各类“营养”,生怕耽误孩子长身体。但这反而锻造出了不少肥胖的少男少女,同样为他们的健康埋下了隐患。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肥胖或者超重的状况下,其体内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代谢功能障碍,长此以往很容易患上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从年轻时开始
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一样,不应该只懂得在得病后去积极治疗,而应该是在未得病时就积极预防。早期预防需要做的有很多,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多懂点儿。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知识要了解一些,不要认为年轻,就放纵那些可能带来健康威胁的小毛病。
少吃点儿。天生一个吃货,并不是你的错,但你却错在做了一个没有原则的吃货。享受美食的同时要有自己的原则,控制好总量的基础上,做好营养搭配,同时对于那些不健康的饮食要控制好频率。
http://s10/mw690/001lMyaDty6Ehbttczn89&690
勤动点儿。不论是否对自己的身材满意,都应该有一到两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每天保证适量的运动,做到吃动平衡。
放松点儿。承受工作压力的同时,也要学会为自己减压,学会释放不良情绪。遇到困难,想想那些比自己更艰难的人生,多给自己积极地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遭遇的一切状况。
最后,还建议您定期的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遗传或超重及肥胖者更是如此。一旦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等典型症状,或者皮肤瘙痒症及久治不愈的疮疡等,都应到医院定期作血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以免延误病情。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王腾月
新浪微博:@营养师腾月 手机:13820306746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