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减肥,让你“消寿”了吗?

(2013-05-11 19:04:05)
标签:

健康时尚

教育体育

健康营养

身材

女性

健康

分类: 爱营养

 有朋友在微博上和我分享了她最近正在尝试的一个减肥方法,我通过她发给我的资料简单了解了一下其内容,其实就是一个减少糖类和脂肪摄入的高蛋白饮食食谱。看完介绍后,感觉宣传的效果很夸张。其实在减肥的话题上不乏这类夸张方法,但它们真的能让你消瘦下来吗?

  那些传奇的减肥方法

 此前曾看到过一篇报道,某人利用开塞露,在半年内让自己的体重急剧下降,但身体也紧接着出现了问题:吃饭没胃口、长时间便秘、开塞露也失灵了,稍微一站就觉得肛门要“掉下来,后来甚至整天坐在马桶上,最后不得不去医院治疗。此类因为滥用减肥方法,造成身体出现问题的报道并不罕见。在网络上,类似腹泻减肥法、吞蛔虫减肥法、保鲜膜减肥法等都在被“减肥一族”追捧。有些减肥方法的确会让你短期内快速的减少体重,但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如何,效果是否持久等问题,往往被大家忽略。如果方法不当,你不仅不会“消瘦”,反而是让你“消寿”。

  减肥方法的常见错误

 1、排水不排脂

 在运动时,用保鲜膜包住想瘦的部位,可以提高局部的温度,促进身体排汗,从而达到体重下降的目的。以上就是保鲜膜减肥法所提倡的理念。但仔细想想,保鲜膜较差的透气性的确可以使局部的温度升高,但我们身体给出的反应仅仅是通过大量排汗来散热,而对于脂肪的代谢似乎不会起到太大的促进作用。腹泻减肥法往往也是通过水分的大量流失,才达到的体重减轻的效果的。此类方法虽然会有短期的降低体重的效果,但脂肪并没有大量消耗,一旦身体的水盐代谢趋于正常,体重也会出现反弹。同时对于保鲜膜减肥法提高局部温度的方法,还有可能影响身体内脂肪代谢途径的相关酶活,而抑制了脂肪代谢。

           http://s1/mw690/49ca7ccb4dc6f7b6793f0&690

2、违背人体生理规律

 很多口服的减肥产品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量的泻药成分在里边,此外还有人通过催吐方式强硬避免营养摄入来达到保持体重的目的。这些方法要求通过人为强制导泻或催吐,使身体重量慢慢减下来,而且对其效果描述的十分夸张。这种方法违背了我们人体的基本生理规律,是最不可取的减肥方法。如果频繁的通过这种方法减肥,我们的肠道根本来不及吸收营养物质,就强制排空,会让我们的身体处在能量不足的状态。腹泻还会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让身体变得虚弱。长时间的刺激,还可能造成神经调节的混乱,导致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

3、过分注重节食,而忽略运动

    无论是食谱减肥方法还是常见的饥饿减肥法,都在强调限制营养摄入的重要性。但我们要知道一个人的胖瘦主要由三个因素来决定:饮食、运动、基因。所以单纯强调节食,而不考虑遗传因素或者不注重运动,同样是不会有健康持久的减肥效果的。事实早已证明快速节食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一旦你恢复正常的饮食,体重往往会出现反弹。对于饥饿减肥法来说,减下去的有肌肉有脂肪,而只要你重新开始吃东西,身体就会加倍储存热量,长回来的却只有脂肪,没有肌肉,同时还会增加患上胆结石的风险。

           http://s1/mw690/49ca7ccb4dc6f69cb9ff0&690

  循序渐进才是健康的

无论社会如何进步,人类如何高等,归根结底,我们还只是一种生物体。我们不可能改变我们的身体调节语言,也不可能改变我们的新陈代谢途径,所以减肥没有捷径可走,循序渐进,细水长流才是科学可靠的。快速的体重下降或体型改变,只能是身体病态的外在表现。不适当的减肥方法会对我们的身体机能造成损害,也为我们今后的生存质量埋下了隐患。

  减肥提醒:

     1、要有好的心态,下定决心、培养耐心;

     2、长期坚持适量运动,推荐慢跑、走路、骑车等有氧运动;

     3、饮食上坚持营养均衡原则,适量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纤维、低脂、低盐。


参考资料:果壳网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王腾月                                                                                            新浪微博:@腾月营养师                                                                                                        QQ:327675082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