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秘:“黑色 5月”大学生“集中”自杀

(2007-05-26 12:07:33)
人民网-健康时报 作者:沙 琼  
http://health.sohu.com/20070525/n250217838.shtml

  背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5月8日至17日期间,北京相继有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详细]。5月23日《生活报》报道,从5月1日至21日,哈尔滨市发生39起自杀事件,其中大学生达10人。

  这样的频率震惊了社会,也震惊了一些专门关注大学生危机事件的人士。这些人士包括出生于加拿大、客居中国20年的费立鹏博士(Michael Phillips)和北京工商大学林永和教授。费立鹏博士长期关注自杀问题,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负责人。林永和教授则长期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并担任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研究中心主任。他们认为,悲剧本可以避免。

  很多人不能理解,千辛万苦上了大学的“天之骄子”,为什么会在5月份如此“集中”地自杀?

  从时间上看,5月份,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往往面临着一系列决定人生去向的重大问题:毕业考试、论文答辩、就业问题、感情发展……就是一个阅历丰富的中年人可能一下子都很难应付,更何况一直在呵护与赞扬声中长大的学生,在哪个问题上遇到挫折,他们都可能感到难以承受的痛苦。

  大学生们大多是能意识到自己的焦虑的,却很少找人倾诉。  
    京安定医院医生、清华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心理督导刘宝锋和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医生徐东都表示,现在虽然很多大学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有心理问题却不愿走进心理辅导室的大学生还是占了多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爱面子,怕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脆弱者”或“精神病”。

  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心理咨询老师应该“走出去”,直接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想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因为等着让一个已经抑郁却又充满自负的年轻人去主动寻求帮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另一方面,大学生自己也应该想办法寻找各种健康的宣泄途径,心理老师是最好的倾诉对象,但是如果一开始不好意思,不妨可以先跟知心的同学聊一聊。最终的目的是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郁闷时千万不要“死扛”。

  最可怕的情况是有问题却找不到人说,“其实,如果担心本校老师或是熟悉情况的同学‘告密’,也可以选择去外校的心理辅导中心寻求帮助。”中华女子学院心理辅导中心校外督导白京翔老师建议。

  链接: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免费心理热线电话:800-810-1117

  清华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电话:010-62782007 62772892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预约咨询电话:010-62760852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预约电话:010-58808136、58800764

  北京师范大学“雪绒花学生心理帮助热线”:010-58800764(每晚5:30~9:30)

    心理医生热线(010--81910318:每周三到周日晚8点-10点)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010-68913687。

  中华女子学院“星雨心理热线”:010-84659204(18:00~22:00除周日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