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故土回望 |
电话“诱骗”公公婆婆。公公婆婆见可以出去玩,大喜,爽快地答应到我们这里来,和我们一起过中秋。我以为,他们年纪一大把了,真正是过一天少一天,没有理由不让他们每天快快乐乐的。
婆婆昨晚就在收拾。有什么可收拾的?她老人家想的竟都是吃的,早上起来吃什么,路上带什么。早上才五六点,我就听到他们在楼下说话。有邻居早起,他们在聊天。等我们出门,一个小区的邻居都知道了,我们今天要去爬狼山。
婆婆的干粮带得很足,足足带了十只馒头,还有我带的月饼和糖块。仿佛我们是要出去好几天似的。一路的风景看遍,绿已走到最深处,该折回头了——用不了多久,它把颜色统统交付。花已开到头了,我看到栾树的花,落了一地又一地。
到达狼山时,是上午十点多。人不算多,也不算少,是恰恰好。购票时竟有意外惊喜——一张票送一只月饼。谁在乎那只小小的月饼呢?可是,这样的体贴,由不得人不发出微笑,且小小感动一下。进得景区,又得折扇一把,也是景区奉送的。那感动就气泡泡似的,冒呀冒的,一个又一个。
狼山不高,我们三下五除二就到山顶了。想想,兴兴地跑来,为的什么呢?这问题我想了好一会,后来,自己想笑了。我为的是那山上的树,那随处可见的牵牛花。为的是看那些上上下下的人,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为的是站在山顶上,看看长江,看江里的船,来来往往。为的是听听梵音,还有木鱼敲起来,答答,答答。为的是这热闹的活啊!
公公婆婆满足得很,认为又出门玩了一趟。他们的满足,是我们的幸福。
今宵月明。
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文/丁立梅
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筒。丢的时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惟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充满甜蜜的味道。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闻到月饼的味道。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母亲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舔着吃。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祖母说,可怜啊。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想想,祖母说的是帮人的快乐啊。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