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节 第一次炒人:炒了首席分析师

(2006-07-13 11:23:07)

第五节 第一次炒人:炒了首席分析师
谈完话的第二天,郎教授一早又让秘书打电话找我,我马上赶到郎教授的办公室。
郎教授一见面就质问我:我们研究所是不是有个首席分析师,怎么没听你说过呢?
我一听,知道是怎么回事。忙解释说,我们部门是有个从日本回来的首席分析师,首席分析师是职称,不是职务。首席分析师是作为公司特殊人才引进的。对于特殊人才和引进人才,如具有较高的业界知名度、业绩贡献大、工作能力强等,可以破格提拔,单独给予相对应的待遇。这是由研究所所长审定,上报公司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复议通过后实施,并报公司决策执行委员会备案的。由于公司在这方面是有专门的规定,因此我也没有作为专门的话题向郎教授汇报。
郎教授问,他这个首席分析师薪酬结构怎么样?
郎教授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我想可能是昨天郎教授找员工谈话时,有不少员工反映首席分析师员工待遇太高的问题。
我说,由于FC顾问团成员直接面对的是一线的员工和客户,工作压力大、工作难度高,工作极富挑战性。因此,公司为更好地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设一支优秀稳定的顾问团体,激励成员不断进取,努力工作,特殊成员的招聘和薪酬待遇方面可以不受综合研究所相关制度的约束。因此首席分析师是公司9到10级标准,相当于公司总裁助理一级。
郎教授一听,连说太高了,太高了。他说,我听一些员工反映,他没有做什么事,拿这么高的待遇,这有点说不过去。
我说,首席分析师来公司这么长时间,总体来看,工作是比较积极的。他早年从国内一著名大学毕业,后来留学日本,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在国外的时候,主要也是从事金融研究。可以说,首席分析师是有着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郎教授问,为什么研究所的员工都对其工作评价不高呢?
我说,这要辨证地看。一方面,我们要看其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也要看我们给他安排的工作是不是很合适。我认为,按照公司安排,首席分析师是做市场趋势研究的,他也按照要求在建立股票运行趋势模型,他甚至把未来两天股票指数的点数预测出来,并且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但实际用处不大,有些时候甚至是成为别人取笑的把柄。这项工作,可能在国外有意义,建立一个股票运行趋势模型,可以帮投资者参考。因为国外的证券市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非常规范和成熟了。许多东西可以量化,加上时间长有规律可寻。所以这项工作在国外可为,但是来内地就不太适合了。因为我们的证券市场起步晚,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投资者普遍不是投资而是炒作股票。因此,证券市场的影响因素太多,目前是没办法建立起预测模型的。即使尝试性去建立起预测模型,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郎教授一听,忙说,既然工作没什么价值,我们就不需要这个首席分析师。
我说,炒不炒你说了算,不过是不是找其他领导商量一下,另外是不是要征求一下董事长的意见。毕竟董事长是我们的名誉所长。
郎教授说,领导的工作我去做,你们同意就行了。
我问,现在首席分析师已请假回日本办事,是不是要等他回来再处理?
郎教授说,处理问题要当机立断,要快刀斩乱麻。你马上以大鹏证券综合研究所的名义,给他发一封EMAIL,告诉他不用再回来研究所上班了。
于是我按照郎教授的意思,写上工作表现尚可,为我司做上较大贡献。但考虑我公司是个小庙,难以让其大有所为。希望另谋高就,大展宏图,云云。写完后给郎教授看了一下,就发出去了。这也就是公司后来广为流传的 “一封EMAIL辞退首席分析师”的笑话。
后来,研究所员工分析,郎教授之所以非炒掉首席分析师不可,有三个原因:一是杀鸡给猴看,树立自己的威信;二是同是海龟(归),有挑战其权威性的嫌疑;三是也是主要的原因,郎教授是首席经济学家,日本的海龟(归)是首席分析师,一个研究所怎么可能还允许两个首席存在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