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健康传媒人的露卡素有机生活(上)

(2007-11-25 19:12:13)
标签:

健康/保健

健康传媒人

杨锐

露卡素

有机生活

西木博士

分类: 有机生活与长寿秘密

一个健康传媒人的露卡素有机生活(上)

《营养革命II》推荐序

 

一个健康传媒人的露卡素有机生活

(上)

 

    作为一名从事健康传媒工作多年的记者,我和其他人一样,对健康管理五花八门各色观点、各种知识见得多了,往往比普通读者更难完全信奉哪一种。几年下来,感觉许多知识或大同小异,或琐碎繁杂,不是大唱四季歌便是相互间矛盾重重,大致印象不深,直至于2005年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健康产业论坛上接触到由西木博士带来的“营养革命:维生素到露卡素”,觉得这一理论让人耳目一新。准确地讲,在那次论坛上由于其他事情,我并没有听到西木博士的这个演讲,仅从资料看到这个演讲的幻灯片提纲,但它还是吸引了我的眼球。从开始关注到接受再到身体力行一年多来,我感到确实获益匪浅:不仅多年的肠炎没有再犯、咽喉炎大为好转不再担心说话多了声音嘶哑,而且我已有一年多没有吃过一粒药片,对于感冒发烧嗓子疼这类小病,采用营养支持这一自然疗法,效果竟比用药还灵!一年多来,我收获了健康,收获了精力,在年初工作异常繁忙、平均每天只有5小时睡眠的日子里,依然精力充沛,竟不知当时流感正在盛行,身体之好让年龄比我小好多的下属们都自叹弗如。我相信这是营养支持的结果。确实,好身体是吃出来的!而最令我欣慰的是,医生出身、异常固执的老妈妈如今也开始受到我影响!

    发自内心地说,此前还没有哪一种理论像“露卡素”营养理论这样令我信服。从前接触过不少关于营养的知识或理念,它们只是告诉我吃什么或不吃什么;而从西木博士那里,我不仅知道他主张吃什么和不吃什么,更知道了为什么吃和为什么不吃。在我看来,“露卡素”营养理论论证严谨彻底,论据充足有力,从头到尾没有疑点和盲点。

    “露卡素”理论的核心是“无糖低碳、补充营养,有机生食”。因为碳——碳水化合物,其营养有限,特别是如今无处不在的精制碳水化合物(精制的白米、白面,包括由白米白面加工制成的各种食品),其营养甚至是贫乏的,这早已是公论。——学过初中化学的人都应该能理解,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分解后终究是糖;糖刺激体内胰岛素分泌,除了一部分转化为能量外,余者便转化为脂肪,肥胖、三高及代谢综合征也由此而产生。与此相比,各种鱼类、肉类、蛋类、脂类(天然)食品,不仅营养全面丰富,而且血糖指数为零,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和血糖波动;各类蔬菜水果不仅含有大量营养素,更是很好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的自由基。按照“露卡素”绿灯食品安排饮食,自然能吃得营养,吃出健康和精力,同时远离疾病。猪吃粮食,猪最胖;羊吃草(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狼吃羊,羊肥狼瘦。道理就这么简单。

    西木博士经常举例,使用刀叉吃饭的西方人在冬天男子可以穿T恤短裤、女孩子可以穿裙子,西方女子生孩子后从来不坐月子,我们却做不到。为什么?看看他们以肉食为主的传统饮食习惯就不难得出结论。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用所谓的人种说来反驳。那么,所谓人种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基因。而基因的差异又是如何形成的?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结果都必有其物质基础,基因的差异大概也不能例外吧!不同民族饮食的差异,1020年看不出什么结果,可是一百年两百年甚至数百年呢?从量变到质变,等到差异一旦形成,人们往往已不能跳出圈外看问题——看不到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于是,找个便捷省事的理由——基因。饮食的差异始终存在,仍在潜移默化中起着作用,而人们却对“基因原因”深信不移。因—果—因—果,互为转化,最终成了一笔糊涂账,也就没人稿得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了。——长期的肉食和(偏)生食使西方人普遍胸腺发达而胰腺很小,而饮食以粮食和熟食为主的我们却相反。胸腺是什么?胸腺是制造免疫T细胞的“兵工厂”!SARS流行那年,不是有很多人注射胸腺五肽吗?传统的饮食习惯,这大概才是西方人身体强壮的物质根源和基础。

    “露卡素”理论正是这样说服我的。但是,从接受理论到亲身实践还需有一个过程。

    首先,我开始有意识地多吃肉食——鱼类、蛋类和肉类食品。这并不难,因为我原本也非素食者;同时多吃蔬和水果。西木博士说,水果一天最好吃9次。9次是很难做到的,但4-5次还是可行的,最少也可保证3次:早餐时吃一次、午餐后吃一次、晚餐前吃一次、晚饭后吃一次、睡觉前两到三个小时吃一次。如果在家里休息,上午和下午再加两次也不是难事。但每次的量都不会很多,否则消化不了。同时,我尝试着“戒掉”牛奶、精制的白面包和饼干。喝牛奶本已成为我多年的习惯,每天不论起得多晚,第一餐都必定少不得牛奶,否则这一天都过不好。开始的时候当然也会犯馋,便偶尔喝一点,但慢慢地,牛奶真的彻底走出我的生活,连想都不想了;想吃面包的时候,也尽量吃全麦面包。——不要说有些食物是你的最爱,放弃对美味的享受得不偿失。其实,很多感性的东西也会受理性的影响,如果你已经知道了某样食品不健康,那么久而久之,你终究会远离它。——在某种程度上,喜欢,首先是因为你认为它是好的。

    吃什么是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方面是怎么吃。按照西木博士的主张,除了粮食以及薯类之外,所有的露卡素绿灯食品都最好生吃。因为烹调过程中加热和加盐会导致代谢障碍。食物加热的过程中,蛋白被歪曲、维生素被分解、矿物质被“无机化”后导吸收率下降、抗氧化剂损失,加热至20度时食物中的胶体被破坏,至60度时所有的酶包括所有的消化酶被破坏,至70度时大部分菌类被破坏,与此同时,烹调过程可产生自由基、致癌物、合成化合物等毒素,而烹调加盐后会使身体里钠和钾的比例失调。长寿民族都喜欢生吃或轻微烹调。

    吃日式料理中的生鱼片——像三文鱼、鲷鱼、金枪鱼什么的自然不在话下,但吃生牛肉、生羊肉却有些难。从前在美国一家烤牛肉店里,别人都吃七成熟的牛肉,自己就非得要求服务生烤至八成以上熟才肯吃。——记得第一次吃生牛肉是在无意间完成的。那是在由韩国人组织的旨在推介韩国文化的一次韩国宫廷料理晚宴中,吃过之后才反应过来刚才吃下去的是生牛肉。回味一下,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不好,入口很软很鲜,并没有什么怪味。我想,这也许和进餐的环境有关。就像在日式料理中,大家都吃生鱼片,于是你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三文鱼就该吃生的!韩国料理中的生牛肉也同样:大家都这么吃、在韩国就这么吃,然后你也跟着这么吃,也就不觉得有何不妥了。就这样,我慢慢学会了吃生牛肉、生羊肉和生鸡蛋。

    在生牛肉馅里加点柠檬汁、酿造酱油、亚麻子油或橄榄油等,或加入一根香蕉、一个生鸡蛋,搅拌均匀后非常好吃;也可以用生菜叶子卷了吃。吃涮羊肉的时候,将羊肉片蘸着佐料直接入口比在锅里煮后味道更加鲜美,一点都没有人们所担心的膳味;而生鸡蛋吃起来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腥。——鸡蛋生吃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在永和豆浆王里就有鲜豆浆加生鸡蛋这款食品。一年来,我的早餐基本上就是由生核桃仁(现吃现敲)、生鸡蛋、豆浆(燕麦片)、生牛肉、生鱼片以及蔬菜和水果组成,当然每一餐并非包括上述所有食品,通常是刚起床先喝一杯水,过一会先吃一点儿生核桃仁、然后在豆浆(而且是用买的豆粉冲制)或是麦片粥中加个生鸡蛋,有时吃一点全麦面包,之后再吃半根黄瓜、半个苹果、一根香蕉或其他什么水果,最后再吃一片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营养素片如善存。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也会拌生牛肉馅或是做生鱼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