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亭台楼阁宜佳客(八)行知亭

(2022-03-12 15:52:47)
标签:

转载

分类: 神州集锦

黄山其实原名黟山。身处黄山,峰岩青黑,遥望苍黛,继续叫黟山,多形象啊!黄山这名来得勉强,只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才有此一举。或许再改回原名,也未尝不可。

  艺术大师刘海粟在绘画上主张中西合璧,注重写生。先生一生十上黄山,在黄山也画了大量写生。他画黄山的作品,早期还是水墨勾勒,到后来是泼墨,进一步是泼彩,逐步走向深入。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牵制于黄山之形,到画《曙光照耀神州》时,始境由心造,完全写我心中之黄山了。观其黄山图,博取传统精英而不泥古,师造化而又欺造化,画风豪放、劲拔、朴茂、多姿。自我总结借黄山气势,直抒老夫胸臆,墨是泼墨,彩是泼彩,笔是意笔。我观已尽得黄山之奇、之险、之妙、之趣。这期间,不管画风如何变化,纵使泼彩,骨子里的黄山仍然是峰岩青黑的。

  登黄山者,都会赞叹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登临时的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来这句话被人们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

  我登黄山,是在夏末的雨中,峰岩愈加青黑。导游一路介绍着黄山四绝三瀑,我却在西海至光明顶的盘山道上,也就是光明顶的前山脚下,发现了更感兴趣的一座花岗岩亭子,建于1996年的行知亭。这是为了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而建的。由此攀援而上,可登光明顶。光明顶是黄山的主峰之一,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行知亭建于此,自有其特殊意义。那亭子很有特色,石凿而成,古朴而坚实,一如陶先生的风格,我喜欢这种风格!

  的亭柱上,镌有陶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名言,由郭沫若先生手书,益增其色。亭前的石碑上镌刻着陶先生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格言。立于亭中,远眺飞来石,雄奇险峻;近观名言警句,回味遐思。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可得思想上的熏陶和人格上的升华。

  据说这亭子自然、质朴、典雅。进得亭内,地面并未凿平,依然保留了岩石的自然状态。在别处,我还从来没有见过。

  陶先生就诞生于黄山脚下的歙县,可以说,是黄山的风光绮丽、人文荟萃,孕育了这位历史巨人。陶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所创立的生活教育学说体系,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他那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既显示出他崇高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也为世人所崇敬和景仰。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之为万世师表

  亭前石碑上的格言,也就是陶先生体现在自己名字中的观点,行为先,知为后。实是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告诫。入眼的第一感觉是痛快,迅即又为所包含的深意而击节叫绝。行动、思想、创造,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就能求得真谛,做一个真实的人。

  离去时,雨愈大,漫山起雾,立于亭中,看不到远景。但陶先生的话,已使内心雾开云散。看人生,有着清晰的前景。

       连载于2019年5月7日《天津日报》满庭芳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