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亭台楼阁宜佳客(七)滕王阁
(2022-03-12 15:52:08)
标签:
转载 |
分类: 神州集锦 |
都是高层建筑,何以黄鹤楼、岳阳楼之外,滕王阁不称楼独称阁呢?
楼阁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这和塔是有些区别的。塔是从域外传来的,源发地在印度。在我国的古文言里,“楼,重房也”;“阁,楼也”。楼指两层以上的房屋,而阁则多指建于一种类似城墙上的两层以上的房屋。细观滕王阁的格局,这一点是轻易能够区分开来的。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称“长江三胜”。历史上都曾数度兴废。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仅只有岳阳楼孑遗。独滕王阁遭厄为最,历经唐、宋、元、明、清,兴废更迭,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这在世界建筑史上绝对是个异数,独一无二。
岳阳楼是长江三胜中,唯一保持了原貌的一座古建筑,其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汪曾祺登临之时,大加赞赏,以其高才,不避其他,写下了与范仲淹同题之记,并对滕王阁、黄鹤楼的不存于世,内心极度同痛惜。
滕王阁在长江的支流赣江边上。
八年之前的初冬之际,我自井冈山感慨而返,为了夙愿,专门造访了滕王阁。站在滕王阁五层高台之上眺望赣江缓缓而流,我于内心里不觉默诵起了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了,深深感动于序中的首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豫章、洪都均是南昌旧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静默良久,突然敏感地认为,自古人们更多地将长江三胜称之为“江南三大名楼”,更为贴切。
滕王阁始建于唐高祖李渊之子元婴于永徽四年(653)都督洪州(今南昌市)时,数百年间都是无以复加的仿中国古典建筑的巅峰代表之作。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滕州,故为滕王,曾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
现今的滕王阁,极具宋代楼阁建筑的窈窕多姿。1985年重建。自古至今,已是第29次重建之阁了。据说依照的是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曾经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只有对《营造法式》研究精透的梁思成,才能使之承继宋式建筑的风格,并使这座新阁的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
滕王阁净高57.5米,共九层,典型的宋代楼阁“明三暗七”格式。其中明层皆有回廊可俯瞰赣江景色,南北有回廊连接着“压江”“挹翠”两个辅亭。
滕王阁为何一再毁而再造,皆因在古代一直是被人们看作吉祥风水建筑的。有一首著名的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在这里,“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南昌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
基此一点,历朝历代无不重视和保护滕王阁。因了这样的文化传承,滕王阁才可能在遭毁28次后,又能再一次浴火重生。
旅游者的一个目的在于通古知今,道法自然。
既是登临,心无旁骛,临风远眺,赣江缓流,一欲发思古之幽情。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现代感,却让我的思绪及时回溯。江面不见舟楫往来,白帆片片。阁内高层宽敞之处,皆似占道经营的集市,人声嘈杂,摩肩接踵,坚持拾级而上,赶快乘电梯而下。
我想下回我还会再来的。那时,我将在旭日初升之时,映衬着数道朝霞,在远离滕王阁的地方选个最佳的位置,只看滕王阁的侧影,还有粼粼曜目的一带赣江。顺便侧光留下自己的剪影。
当此时,我欣然感受到了“滕王高阁临江渚”的自信,更无奈感受到了“槛外长江空自流”的落寞。现时代需要的,应是更高层次的感觉。
高阁临江,心波雪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