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分类: 羽球心路 |
昨天偶然间在新浪羽毛球版里,发现一名为“张宁助阵中华牙膏羽毛球公开赛北京决赛”视频,打开一看,竟是一套包括决赛、颁奖和赞助单位宣传等片段在内的记录短片,一阵惊喜。昨晚想转在我的播客上,不知弄成功没?没到现场的朋友,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
对比赛的结果,我们并不意外,因为作为最大的黑马杀进决赛,已经很满意,所以胜负结果如何,对我们没有压力。
赛前,我们坐山观虎斗,看了几场Howay/王娟与对手的比赛,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对决赛中的战术做了一些部署,希望用混双的打法“破解”他们双打的打法。呵呵,愿望是美好的,但是,一到了场上,情况却和想象的有点不同。
从录像中就可以看出来,决赛的气氛一直比较沉闷,前半局,Howay/王娟曾领先,但又被我们追成10平,应该说,他们打的比较拘谨;交换场地后,Howay/王娟似乎卸下了包袱,找回了自己的打法,而我们,有点被他们签着鼻子走。按何阳的话讲,我们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只是后半局,“他们比我们坚决,僵持中,我们让步了,变得和他们之前的对手一样的打法了,他们就打顺了”。确实是顶尖的高手,满脑子都是节奏、球路,技术已在其次。
相比前面我们打的几场比赛,决赛发挥得并不算出彩,个中原因,除了上面说的打法上的问题,还可能因为是决赛,心态和平常多少有所不同。不是吗?一局21分每球,本来就很容易爆冷,而且是决赛,所以,谁都会很紧张,很谨慎,以至于这种决赛往往不如前面的比赛那么具有观赏性,那么扣人心弦。
最后,坚决贯彻双打打法的Howay/王娟,一路过关斩将,取得冠军,可谓实至名归。然而,大家光看到他们外表的稳定发挥,而他们当时的心态又是怎样呢?事后听Howay说,本来王娟因老家有事已不打算参赛了,可是峰回路转,临到比赛前一晚,她突然决定打完比赛,再赶当晚的火车回家。
我一直以为,人只有在经历了一些变故、一些挫折之后,心态才能变得平和。我想,比赛那天,不能说他们对冠军不渴望,但应该说,他们比很多高水平选手更清醒、更冷静。或许,我们之所以不能登顶,也是因为我们的心态还没有他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