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缘啊缘,如何解释缘

(2006-06-12 00:12:38)
分类: 羽球心路
文章的题目本来不是这样的,昨晚我突然记起徐小凤的一首歌,它第一句歌词就是——“缘啊缘,如何解释缘”,用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非常贴切。(附:没有找到合适的mp3版本,那么就贴个地址给你们听听:http://www.haoting.com/htmusic/100309ht.htm

昨天,在忆石球馆打球,竟然见到2004年在蓝克打球认识,后来失去联系的北羽,当时他可是我们育英活动的铁杆成员。原来他昨天在蓝天俱乐部的网上看到我的影踪而“追寻”过来。老朋友相见,有点不露声色的激动。北羽,还是老样子,精瘦精瘦,打球还是单打路子。不过,见到他真的很开心。

自2000年“出道”以来,我参加过大概几十个俱乐部的活动,有些俱乐部坚持时间比较长,有些只是偶而去“客串”或“踩踩场子”,但好像没有一个是一直坚持下来的。或许,天性使然,“喜新厌旧”,永远不会安分守己,但是在这里,我还是得找个理由为自己解脱“罪名”。

其实呢,我觉得就象恋爱一样,大家能否在一起打球,是一种缘分。

2001年在我某个打球的上升期,我几乎每天都去打球,有时打完球还和球友们喝夜茶聊天。有一晚在茶楼,有一个陌生的男士突然走过来,指着我们身边的球袋问我们是不是打羽毛球的。听到我们肯定的回答,他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原来他是做羽毛拍的,是肯尼士的中国总代理,韩国人。他还把我们的球拍评价了一番,头头是道,感觉还挺专业,不象糊弄人。聊到高兴之时,他还和我们说起,他干这行,到处游走,和不同地方的球友打球,于是他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有趣的计划,就是如果能和同一个人打三次球,他就送一支非常好的球拍给他。接着,他想马上请我们去打球。那时可是凌晨时分了呀,对于他这近似疯狂的请求,我们没有拒绝,因为我们不是冲着他那球拍才和他打球的,只是觉得难得这一次为羽毛球而邂逅……以后的事,如预料那样,我们和那个韩国人没有再见面打球,即使他留下了联络方式。

如果说,这个韩国商人,以他对缘分的量化标准,三次打球的球缘=一支拍子的话,我的标准则是,我们能在一起打球=缘分无价。

自2001年起,广州羽协每年都组织业余羽毛球团体赛,霞女就是我2001年“华凌杯”比赛前认识的。当时她来“业余羽毛球爱好者俱乐部”(即中羽俱乐部的前身)打球,结果一拍即合,在中新俱乐部组队时我推荐她一起参赛。自那次起,我和她几乎一次不拉地代表同一个队打比赛,到后来,她转到北京发展,我们又能在一起打球。这听上去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其实,在这“故事”背后,我们之间都经受了“考验”,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这份球缘。那是2001年“华凌杯”的番禺站,赛制是双-单-双,我和霞女打第一双,原以为能赢,但是可能刚出来比赛,经验还是不足,我们遗憾地输掉了比赛。谁料比赛一结束,霞女就黑着脸,理都不理我就径自走掉了。她的态度让我既尴尬又气愤,想想毕竟大家打球都为开心,况且输球大家都有责任,不能只怪我一个人,如果没有相互信任和鼓励,在一起打球还有什么意思?!我越想越委屈,越想越憋气,不愿意呆在球馆一秒钟,于是没等她们比赛完,我就独自坐上了回广州的班车。我知道当她们发现我不见时也找不到我,因为我手机没电了。哭了一脸回到家,打开了手机,我们队的“领导”大周就打过来,她说已经批评了霞女,霞女后来也向我道了歉。相信霞女也会记得我的那次不辞而别,所以以后和我打球,她都很少说我,即使在我发挥很不好的时候。这件事同时也提醒自己打球时要尊重拍档,多鼓励少埋怨,球打不好首先要反省自己。

其实,为了一起打球而流泪的何止我一人。2003年的羽协团体赛,霞女亲自挂帅组队,我和她商量,打算以我们本地的五个人为主,然后再邀请以前打比赛认识的外地球友,希望她们能为本地球坛带来一股生气,同时对这里的高手带来冲击。经我们联系,茂名的小M和上海的小Z答应自费过来加盟。当时为了节约费用,我们把她们安排住在球友家里。当年广州的羽协比赛还没有太多的半专业选手参加,所以我们这支队伍很顺利地进入决赛。对手是老牌劲旅“海金威”代表主办方出战的华凌队。当时的排阵是:我和小M打一双,广州市初中冠军阿坤打单,霞女和小何打二双。为什么没用小Z?当时是这样考虑的,小M是那种进攻型打法,和我互补比较好,而二双,考虑到小Z和大家配合时间不长,为保险起见还是用配合过的拍档比较稳妥。比赛开始了,我们一双的对手是广州的金牌女双组合,打法硬朗稳健,常在海金威和男双平打,实力超群。一开场,小M的后场进攻和我灵活的网前果然让她们很不适应,我们很快以8:0领先。谁知这时裁判有偏袒主办方队伍的嫌疑,莫名其妙地接连判小M发球违例,造成小M一发球就紧张,后面的比赛打得有点缩手缩脚,失误增加,对方趁机赶上并超出,虽然我们在后半段打出个小高潮,追到18平,但还是后劲不足,让她们以21:18先拿下首盘。第二盘的单打,阿坤发挥出色,顺利拿下。在决定胜负的二双,对方是一退役专业带一个业余(四十岁退役能打),总体水平比我们强,而霞女和小何可能包袱较大,打起来失误比较多,最后我们只能屈居亚军。对于这个结果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太失望,因为从总体实力我们还是稍弱,假如我们一双能赢就好了,输掉也很正常,但唯独令一直在观战的小Z心里很不舒服。她跑到外面,我也跟了出去,她说为什么不让她上去打二双,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看得我鼻子一酸眼泪也忍不住掉下来,我很理解她千里迢迢赶过来,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心情,但谁又能预料比赛会发生什么事?事后我和霞女都做了反省,还是事前沟通没做好而让小Z误会了。没等颁奖,小Z就直奔机场了,除了安慰她我还能做什么?

说起来,我们这些人真是很不容易,为了能在一起打球,为球队的胜利,为队伍的荣誉,可以一起哭,一起笑,可以付出很多。这种缘分不知道可以拿什么东西来衡量。

这些年我的球友就象走马灯般在我的人生中闪过,但能至今保持着联络,能在一起打球的又有几个?很多球友,因为人生的变故,有了各自的发展而渐渐远去,而有些,则是因为各自打球的目标不同而逐渐疏远。

记得刚来北京时有一位给过我很大帮助的球友。我们经常一起去打球,一起分享羽毛球带给我们的快乐。然而,几个月后,我和她打球的圈子发生了变化,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我们不可能再在一起打球了。人各有志,孰能强求?
 
缘来缘去,试问谁又能解释清楚。好好珍惜现在在一起打球的这个缘分吧,我的朋友!
 
2006年6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