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羽球心路 |
早些天听一个球友说起,他最近两次在打球时丢东西,一次是一支拍子,另一次是一百大元。听了他的遭遇,起初令我唏嘘不已,但后来越想越不是滋味。本来有些事过去了就算了,不想再提,但看着原来纯净的打球环境,现在似乎变得越来越杂乱,我也坐不住,起来想说一说。
从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打球,按我的观察,一直以为去羽毛球场打球的人大多都是心理比较健康,心地比较善良,背景和思想相对单纯的人。大家在一起打球,为的是开心,根本不会想到别的地方去。每次一到球馆,把球包往场地边上的凳子一放,就自顾玩去了。年复一年,也很少听说有丢大件东西的事情,即使有,也是有些“大头虾”把衣服之类落在球馆里,或把拍子塞到别人的球包里,事后“寻物主启示”满天飞。
但现在世道不同,球馆里什么样的人都有,有极个别人,不能说他们不“热爱”羽毛球,只是可能还另有企图吧。对此我就有切身的体会。去年打一个团体比赛,我们本来坐在高高的看台上,后来轮到我们打,我见自己队里还有很多人没下去,于是顺手拿了两只拍子、毛巾、护膝、护腕出来,到下面场地比赛去了。我打了两场小组赛,其间见到自己队的一些人陆陆续续也下来了,当时顾着比赛,没管其他。比赛快完时,旁边场地因为有个别队员迟到的问题,双方争吵起来,场面相当混乱。等打完比赛,大家准备走,我连忙到看台拿球包。当时还有一个球友坐在那里。我在原来放包的地方没看到我的包包,我问那个球友,他说是不是别人帮你拿下去了,于是我跑下去找、问,他们都说没见到。我找到比赛负责场地秩序的人、球馆的工作人员,帮我跑上跑下几个来回地找,但还是没见到我包包的踪影。眼看着其他参赛者拎着自己的球包鱼贯地走出球场,我焦急万分,但又只能自认倒霉,谁叫自己不看好自己的东西呢。
其实,怎么说呢,东西既然丢了,抱怨哀叹也于事无补,只有用“破财挡灾”最可以自我安慰。况且,丢的衣物是我平时不太常穿的,那天是随手拿了穿上;录的歌也快听出茧,还没有时间更换;一支崭新、刚拉线的拍子,还没用过,感情不深也就算了。唯一可惜的是我一支以前得奖的拍子,虽然不贵,但比较喜欢。不过,相比人最宝贵的东西,这些都算身外之物,丢了也不值得痛心疾首。只是,我有时会突发奇想,拿走了我的包包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也是个打球的人吗?假如是,我就当把拍子什么的送给他好了;假如不是,或许他拿到拍子会用一用,从此喜欢上羽毛球,总之,就是希望他不要枉费他自己的心机和我的这番苦心。
或许自己这个想法非常幼稚和可笑,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个人对我的包及其“内容”比较感兴趣,否则他不会不问自取。我可以举出一个相反的例子来印证。同样是那晚,丢包后球友们拉我去吃饭,我没心情,整晚神不守舍,结果走时又把身上仅有的几件东西里的一件——护膝落在了桌子上,离开饭馆两三个小时后我才发现。一个星期后,我顺路到那家饭馆,抱着一丝希望进去问一问,谁知人家服务员二话没说,就从柜子里把护膝找出来给我,我千谢万谢。这么久还能找回来,说来也真是够侥幸的,但是,我后来胡思乱想,可能不是我幸运,而是那个护膝对他们一点用处都没有——我知道这么猜度人家的好心似乎不太好,即使人家觉得没用,也可以丢掉,为啥会好好地替你保管呢?这年头好心人还是有很多的。
一个不翼而飞,一个失而复得,我们从中感觉到了处置别人东西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于后者,我们由衷地表示感谢、欢迎,而对于前者,社会发展到今天,或许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与其躲在一边捶心捶肺,还不如多点反省反省自身,想想为什么人家不丢东西而自己会丢,甚至乎,可以大大方方地对对方说——你要是喜欢,就拿去吧
2006年6月8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