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昌耀(图)

(2010-04-22 07:40:24)
标签:

人文

原创

文学

诗歌

昌耀

分类: 散文散章

怀念昌耀

怀念昌耀(图)                          中国当代新诗创作十大实力诗人之首昌耀先生

怀念昌耀(图)
怀念昌耀(图)

我听到昌耀去世的消息时,只感觉到一匹雄健的马颓然倒下,在西部高原荡起回声,在中国当代诗坛荡起回声。他终究没有回到江南故土,青海的莽莽雪山有幸收藏了他伟大的诗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我的诗作在国内诗歌刊物上露面较多,有好几次与一个叫“昌耀”的诗人在同一期刊物上相遇。当时昌耀已经引起国内诗坛尤其是青年诗人们的注意,只是对他了解不多,因为他生活在偏僻的西部,传统的诗歌评论界对他很少提及。1990年的一天,还在桃源师范任教的我突然收到了由《绿风》编辑部转来的一封信,是昌耀写来的。原来我的许多以桃源为生活背景的诗作引起了他的注意,从信中我才知道,他竟是桃源人!而当时我已隐约感觉到,这个昌耀将来在中国诗坛一定会占据一席之地,果然,在后来由中国作协评选的当代新诗实力派诗人中,他被列为第一人。可惜故乡对他知之甚少,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远方的游子中有这么一个诗人。

1992年5月,他给我寄来了他的第一本诗集《昌耀抒情诗集》,我如获至宝,因为许多青年诗人想研摩他的诗作而得不到完整的资料。这本诗集是他长达30年创作活动的总结,令我惊讶的是,这123首诗中,竟没有一首是写故乡的,我知道故乡对他的伤害太深,他不堪回首。昌耀14岁就参加了抗美援朝,而且负了伤,从那时起,他就显露了与众不同的诗歌天赋。可惜,诗歌也给他带来了灾难,他被打成了右派,流放到青海戈壁滩上,从此再没有回到故乡看一看他的老母。在劳改和流放的日子里,他孤独的成天没有人说话,青年昌耀在荒原上过着野人般的生活。正是这种沧桑的人生,炼就了他冷峻的性格,和他独树一帜的诗风。他的每个诗句都像高原上远古的石头,每一首诗中,都让人感受到西部血红的日落和马蹄上惨白的火星。

昌耀走了,一个孤独的老头走了,他的灵魂不知是否已经回到故乡。我至今感到内疚的是,我没有帮助他实现回到故乡的愿望。尽管昌耀在诗中对故乡只字不提,而他骨子里仍然对故乡怀有深深的眷恋,而且只有我清楚他的这种情愫。1993年,他曾给我连续几封书信,抒发了强烈的思乡情绪,委托我在常德找一家接收单位。我也曾找过两家单位,可是一听是写诗的,都连摆脑袋。这个可怜的老头,弥留时是否还想着江南那桃花映红的土地?昌耀多次邀请我去青海,他说要陪我去看峨日朵雪峰,去看西羌的土伯特女人,我说我有了闲暇时间一定会去的,谁知他就这么匆匆的走了,我只有从书架上取下他黑色装帧的诗集,一次又一次的感受他的冷峻。

 

散文随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