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印度文明(五)四行期

(2008-01-15 09:30:17)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古印度

文明

四行期

瑜伽

文化

分类: 【瑜伽】享受人生
四行期的制度虽然早在前吠陀时期就已经提出,但真正严格遵照实行的并不多。理论上也承认人可以越过某些中间阶段,而直接去修苦行。不过总的说来,这种制度对于雅利安人的社会和精神生活还是有深刻的潜在影响的。对于一个雅利安再生者来说,一生要经历四个阶段,称四行期,这四个阶段是:
 
(1)梵行期从5-8岁开始,到25岁。这主要是学习期。在这个时期内,学生和老师住在一起,由老师对他们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发育负责,其关系如父子。学生过着简朴纯洁的生活,不接触任何享乐手段,一心从师学育吠陀经典,了解在戒行方面对再生者的种种要求。他同时还学习日后于生计有用的种种知识和技艺。在老师家里,不论出身如何,所有学生都受着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也是一个体力和精神的养成期。
 
(2)家居期从25到50岁。学业完成后,他要回到家里,开始家庭生活。在这一时期内,他结婚、生子,以一定的职业养活家人,并履行属于自己的社会职责。作为一家之主,他还要保持好祭火,按照规定的仪节,举行必要的祭祀。这是一个典型的世俗生活期。
 
(3)林栖期从50岁到75岁。一个人完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到50岁就应离开家庭和自己的村庄,到森林里去居住。在这里,他放弃肉食和其他美味,仅以蔬菜和水果为生。他不再注重衣着,只拣些别人丢弃的褴褛披在身上,四方流浪,行无定踪,旁观世事,荣辱不惊,在断绝一切世俗的欲望之后,专心致力于“吠陀”和其他经典的钻研和思考。他还可以去修苦行,以获得控制自我的能力。这是一个无家、无火、无快乐、无保护的生活阶段,实际上是谋求最后解脱的预备期。
 
(4)遁世期大约到75岁以后,他就进入了遁世期。从此他完全弃绝人寰,住在森林里,身穿树皮衣或兽皮衣,仅靠野果和植物的根、茎为生,每天做五次祭祀。他把自己感官的感受能力限制到最低程度,摒绝一切爱和恨的冲动,既不关心自己的生死,更无喜怒哀乐之情。他渐渐放弃食物,只喝白水;最后甚至连白水也不再喝。这是对人世彻底冷漠,只待最后解脱的阶段。经过后世的发展,它更成为专心追求对于最高本体梵的亲证,以实现梵我合一为目标的最后人生阶段。印度教传统认为遁世期是人生的极致。在这样的遁世者面前,任何人都要躬身施礼,把为他服务视作莫大光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