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财富人生古印度文明奥义书智慧瑜伽精神文化 |
分类: 【瑜伽】享受人生 |
“瑜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梨俱吠陀》中。但是,它最初的意思是“枷”或“驾”,即“用轭连接,服牛驾马”,还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瑜伽”的内涵。后来,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奥义书中,才逐渐与宗教解脱联系在一起,演化为今天的含义,即“连接”、“结合”、“归一”、“化一”之意。按照奥义书的解释,“瑜伽”就是通过各种修炼,使个人的灵魂(小我)和宇宙的灵魂“梵或大我”结合化一,从而实现灵魂的解脱。
按照奥义书的观点,“梵我同一”或“梵我合一”不仅是人生和宇宙之大道,而且也是人生最高之追求。为了实现“梵我合一”的境界,奥义书极力提倡一种瑜伽,名为“智慧瑜伽”或“知识瑜伽”。这种瑜伽主张通过增长宗教智慧或知识的途径,来实现梵我合一的境界。人由于无知和自私,而分不清什么是“常”(永恒的东西)与“无常”(暂时的东西),体会不到梵我同一的真理,因而总把肉体的意识和欲望看作是“真我”,沉迷于世俗的名利追求,陷入生死轮回之痛苦中而不能自拔。
在瑜伽行法上,《慈爱奥义书》曾提出“六支瑜伽”。这六支包括:调息、制感、禅定、执持、观慧。奥义书提导的这种“智慧瑜伽”后来被吠檀多各派思想家所接受和发扬,因而成为印度瑜伽流派中最重要的一支。
后一篇:古印度文明(五)四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