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印度文明(一)奥义书之“梵我同一”学说

(2008-01-04 13:43:39)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瑜伽

奥义书

印度

文明

梵我同一

文化

分类: 【瑜伽】享受人生
印度教的瑜伽术初传入我国大约是在4世纪。瑜伽是印度教徒为了实现精神解脱而进行的重要修行方法,分为许多种。瑜伽术传入我国后,对我国佛教、道教、儒术、医学、武术和气功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佛教禅宗所修的“上乘禅”、天台宗提倡的“六妙法门”、净土宗的念佛三昧等修行法,皆可以明显地看出印度瑜伽的影响。我国古代的一些健身术也与印度的瑜伽有过交流。
 
奥义书是印度古代哲学的源头,最早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即吠陀时代的晚期。奥义书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批专门阐述婆罗门教宇宙观、人生观和解脱观的哲学经典。“奥义”一词来自梵文Upanisad,原意为“近坐”,是指一批隐居于森林的婆罗门圣贤与其弟子“围近而坐所秘密讨论和传授的深奥教义”,故在汉译佛经中译为“奥义书”。它的另一个名称是“吠檀多”,意思是“吠陀(文献)的最后部分”或“吠陀的最高意义”。奥义书讨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创造出许多新的学说和理论。其中有四种学说对后世影响最大。
 
一、“梵我同一”学说;二、“业报轮回”学说;三、“精神解脱”学说;四、“智慧瑜伽”学说。
 
一、“梵我同一”学说。
 
在奥义书之前,已经出现“梵天”的概念。在梵书中,梵天作为一个宇宙大神,它创造了世界万物并掌管着天、地、空三界。继之而来的森林书,又进一步发展了梵天,宣称“万物皆从梵天而来,依梵天而存在,在毁灭时又复归于梵天”。那时的梵天仍然是一个有形象的人格化的神。到了奥义书时期,婆罗门学者则把梵天进一步抽象化,去掉它的人格化形象,使它转化为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梵”。奥义书的著者们认为,梵是宇宙的最高本体,是万物的本源和始基。梵本身是纯粹的精神实体,它不具有任何形式和属性,甚至是用人的语言所不能表达的。
 
奥义书在把宇宙的本质概括为“梵”的同时,还把人的本质概括为“阿特曼”(意为“我”)。“我”,又称为“灵魂”,也是纯粹的精神实体,位于人体中,代表人的精神本性。
 
人与宇宙的关系是什么呢?奥义书的“梵我同一”学说就是回答了这个问题。所谓“梵我同一”就是说,人的灵魂或本质“我”只是宇宙的灵魂或本质“梵”在人世间的显现,两者同源同体,在本质上是同一不二的。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的灵魂“我”在世间受到肉体的包围和私欲的束缚,它的无限欢乐和智慧的本性暂时不能显现出来。一个人只要明白“梵我同一”的道理,并通过瑜伽修炼,克服私欲,就能够使“我”从肉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原于梵,恢复其本来的面目。这样,人的灵魂就可以实现解脱,达到永生极乐的境界。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