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叶琛
叶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48
  • 关注人气:8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常生活的诗意构建与呈现——施龙有《阳光的味道》浅读

(2022-09-22 09:33:03)
标签:

情感

文化

叶琛

诗歌

评论

分类: 生活随笔
日常生活的诗意构建与呈现
——施龙有《阳光的味道》浅读
叶琛

  呈现耳目所及的风花雪月状貌声色之美,并不是施龙有诗集《阳光的味道》写作的全部,他在致力于对传统诗歌审美经验传承的基础上,努力让琐碎的日常、让细微的感触自主发声,从而建立起一个自我专属的、洁净安宁的诗歌写作空间。
  诗歌是一种阐释心灵的文学体裁,是一种用来填补理想与现实缺憾的精神之物。诗人说,给时光的璀璨上一把锁;诗人说,荡一次水流花落的秋千。笛声、长亭、信笺、记事本、马头墙、街角等意象,瞬间把读者的思绪拉回到那物是人非的远去曾经。可见诗人怀旧成瘾,即便是面对当下城市生活嘈杂多变,依然力图通过个体的生活体验有意识地酝酿自己的诗情,利用对“老旧”事物的敏感,传达个人隐性的诗意,同时完成情感的实质抵达。
  在诗人眼里,虚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走过金黄的麦田/夏日色彩涂满了秋收的渴望/生命的凝重,散发出/一丝淡淡的忧伤”。这首被命名为《阳光的味道》的诗,实则是诗人以其虚幻之式对初恋美好的怀想。虚幻与空幻不同,它与现实又相互促进,并且提升现实美好希望的价值。诗人落笔处的“一切都被凝固成永恒”,则袒露出了对柏拉图式爱情细腻、含蓄、典雅之美的内涵的无限赞美。在已渐渐疏远古典美的现代语境中,诗人却以追怀旧梦的方式展现了色彩斑斓、蕴藉风流的古典美学之境,确显难能可贵。
  诗写可以作为情感的寄托与传递,也可以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不论是年轻时奔波于街巷采写人间万象的琐碎新闻,还是后来在管理岗位上从事报社运营管理,诗人始终保留着一片干净纯真的心灵领地,其对事物观察的姿态始终是低的、向下的、内敛的,其心悲悯、其情切切。“没有人会在乎树林中/一只偷心麻雀忏悔的虔诚/秋天划下一道伤痕/血色黄昏,落魄的人/悄悄在自己的心口/贴上一个创可贴”(摘自《秋天划下一道伤痕》)。“让所有期待,都开成素雅的小花/紫色的是玲珑/白色的是无暇”(摘自《满天星》)。诗人更多时候不是去迎合大众口味,而是退向个人世界、退向内心的坚守,强调个人的体验特质,把诗歌视为个人最为隐秘之处的审美表达,其叙述粗看或者显轻描淡写,细品则有种简约而不简单的品质回甘。
  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似乎并不注重所谓的“时代性”。虽身居高楼林立的都市,却摒弃灯红酒绿的迷醉,像一个隐者,隐于平淡日常生活的侧面找寻古典意蕴的“精致”、“韵雅”,努力去获取自己的表达资源和个人所需的“现代”诗意。其诗歌的语言叙述上,也更加注重对诗情流动的把握,通过诗体的节奏韵律来体现情绪的自然消涨,使之富有旋律感。诸如“摸着历史的纹路/揣测古人的忧伤/起稿、落墨、淡淡香/蓓蕾,迎风怒放”(摘自《只此青绿》)。“开一扇窗,送一片黎明的光亮/还有岁月静好安详/还有一支登山手杖/愿你走出黑暗/再现迷人的山岗”(摘自《心灵的救赎》)。这一诗体使诗歌与音乐的关系突破了原来限于音调影响因素的程式,由感情和旋律构成的音乐性便更加的顺理成章。
  施龙有的作品通常没有宏大的主题,他以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在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中开掘诗意,在独思中肆意地找寻着自由的表达。但是,通过集中阅读诗人的作品,也不得不提出对诗歌散文化的警惕。诗歌语言的跳跃性需要分行来体现,诗意呈现、诗歌张力的彰显并非依赖于辞藻的修饰,而应更加注重文本内部的逻辑和气息。
  诗歌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诗人施龙有惯常以诗写的方式提醒自己,要用心去感受弥漫在日常生活之中的细微事物,他每一次凝神静气的诗意捕捉,或许都是在为内心那一座“精神景观”的建造积蓄能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