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不久前去了一次北海。
 
半夜走到两广交界处,停车休息。只见满天繁星闪烁,一轮明月当空。忽地记起,现在6月,已经入夏,是星星最明亮的时候。
 
广州人真可怜!现在能在广州见到“满天星”,已经是一件稀罕的事情。
 
2008年,我已记不得有哪一天见过满天繁星了。即使见上了月亮,也是被密密的云层污染过的那种,朦胧居多,清澈的少见。这就是现代化的代价。
 
前两天,在三水见到一发展商老总。据他介绍,三水的环境比佛山好,比顺德强。我接口问他:“在三水,晚上能见到星星月亮吗?”他说:“少见。”我就说:“连星星月亮都见不到,怎么能说环境好呢?”
 
广州这座城市一向胸怀大志。
 
90年代初,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几年前要发展为“最适宜创业,又最适宜居住”的城市。2008年又提出,要搞“首善之区”。
 
但1000万广州人正忍受着严重的污染。
 
污染之首是空气污染。具体指标,不用去罗列了,光一年140多天的灰霾天气,一年到晚不见星星月亮的天空,就足以证明广州空气质量之恶劣。
 
这两年,有很多朋友来广州。晚上,我喜欢带他们去“珠江夜游”。今年以来,这个节目不得不取消了。灰霾天气太重,每次在江上,都见到一层浓雾浓尘,大煞风景,只好作罢。
 
广州污染第二重的是水污染。几十年过去,广州经济发展了,但自来水质量不但不提升,还每况愈下。我们不奢望像欧美国家那样,打开水龙头就能饮用。我们至少不希望,自来水只能用来洗衣服冲厕所,家家不得不去买所谓“纯净”的桶装水。
 
有专家指出,广州自来水标准偏低,光N、S的含量就比发达国家高11倍。
 
其它指标不用再列举,广州的空气、广州的水都令人担忧。钟南山说,广州50岁以上的人,肺都是黑的。看了,都令人震惊。
 
对上述两种污染,房地产界的人都缄默不语,似乎都与自己无关。
 
我今天想说,广州还有第三种大污染,那就是建筑污染。
 
在大学读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建筑就是在地球的表面上,用石头砌成的艺术。
 
人们说一座城市漂亮,通常除了环境、自然景观漂亮外,一般还包括城市建筑的和谐、自然。倘城市建筑充满艺术、有机和活力,那就更是加分了。
 
好的建筑,是城市中凝固的音乐。
 
好的建筑,给城市居民带来愉悦、轻松和美感。激发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和创造力。
 
不好的建筑则扼杀人们的美学细胞,扼杀创造力和美好愿望。
 
广州的中心城区(老八区),到今天,已经基本建成。中心区的工地越来越少就是证明。
 
30多年来,广州的房地产发展很好。
 
30多年来,广州的建筑,总体上是乏善可陈,虽然偶有几个亮点。
 
不少国内外建筑大师,一到广州就拍照。拍完后就痛骂:这些建筑怎么能搞成这样?
 
从功能实用和经济性看,广州的住宅建筑似乎是个“模范”,从建筑美学上看,广州的建筑是问题多多。
 
广州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已有约2000栋,被挤高了的广州在喘气。
 
广州的新建筑与老建筑缺乏有机的联系,从空中鸟瞰广州,像看到一块旧布上缝缝补补,新建筑像补丁,连颜色都特别刺眼。
 
广州的新建筑喜欢占据交通要道的四个角,把广州人的视野遮得只有“一线天”。
 
广州的住宅区都有围墙,不管外面是菜田、监狱还是农贸市场,围墙里面就是“五星级的家”。
 
广州的建筑甚少强调“美学”、“和谐”,鹤立鸡群的建筑比比皆是……
 
广州的建筑,天天在污染着我们的眼睛,扼杀着我们的美学天赋。
 
在广州,如果你带小孩去玩。你会带他去公园、去游乐场,但你绝不敢带他去参观建筑。
 
我曾尝试带小孩去大学城转了半天,很快就发现去错了。缺乏个性、缺乏趣味、缺乏美感的建筑根本就激发不起小孩的兴趣。
 
生活在现代化广州的今天,有乐趣,也有无奈。
 
没有星星、没有月亮。大家可以不看。
 
城市建筑,我们是不得不看的。钢筋混凝土丛林中,倘只有压抑、只有沉闷、只有单调,城市的活力从何而来?
 
我们每天在呼吸着被污染的天气,喝着被污染的水源,眼睛受着城市建筑的污染。
 
著名建筑师赖特有一句名言:“让我们逃避吧。”不知怎的,这一句话又在我耳边响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