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 |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全国住宅工作会议的召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次会议的焦点有两个。一是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核心问题是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解决。第二,是调控住宅产业发展过热问题。
在第二个问题上,迄今未有“爆炸性”的措施。商品房价格急升,是过热,还是“补涨”,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论。具体到一个地价问题,是过去的地价合理,还是现在招、拍、挂出现的“天价地”合理,恐怕谁都很难下结论。毕竟,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这是个新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难以找到可借鉴的案例。现在中国的房地产问题,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可以解答的,也不是几个“先知先觉”的市长书记可以解答的。
值得庆幸的是:政府终于意识到,在住房问题上“无为而治”是不行的。
从商品房兴起(广州的历史可追朔到1979年)到房改房结束(1999年),近20年时间,政府保障住房建设(主要表现为单位自建房)为主导形式。主要理由为:普通居民收入偏低。工资中不包含住房补贴部份,故单位必须建房分房。
从1999年到2007年,八年时间里,很多城市政府迷失了方向。
表现之一为:“不需建经济适用房,通过商品房就能解决住房问题”。典型例子是广州。用不了10年,政府和市民就为过去“过度透支土地”而还债,不得不面对高涨的楼价,而大家束手无策。
表现之二为:“土地卖得越贵越好”。土地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地越贵越好”,这个传统观念正在受到挑战。
表现之三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发展是硬道理”。政府无为而治的结果,是大发展商形成了垄断。广州头10家公司已占了市场60%的份额。武断地说一句:发展商垄断市场的危害性,比其它方面的问题要严重得多,收拾下来的难度更大。
以广州为例,市中心区房价已突破1万元/平方米,正急速地向2万元/平方米进军。
政府公务员提薪?企业职工提薪?最后都可能只是杯水车薪。
政府是时候搞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了。20年一个轮回。“政府主导”的工作,还是回到政府这边。
但20年轮回之后,世界已经变了样。在贫富两个世界里,今后商品房是富人的奢侈品,政府保障房成为穷人的唯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