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广州买房难(之一)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州目前最痛苦的事情不是买房难,而是治安难。市长说,到2008年,要让广州市民有85%的安全感。具体措施包括在广州安装25万个摄像头等。
看到这一消息,非常感叹。本人愚钝,搞不清楚“85%的安全感”,是指85%的人有安全感,还是指85%的地方有安全感,抑或都不是,是指老百姓的心目中广州安全的程度是85%。但无论是指那一种,都留下15%的部分指向“不安全”。
市长提出85%的指标,当然是经过论证的。无论什么样的城市,都不可能做到100%安全。提高比例,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路100半 90”是人们常说的话。“二八定律”是经济学上屡经证明的真理。城市治安85%的安全感,可能是一个经济成本形成的参数。剩下15%要满足,恐怕增加的成本比原来维持85%还要高。
既然存在一个“不可能人人都安全”的广州,当然就应当允许一个“不可能人人都买得起房”的广州。
抛出这一结论,恐怕会引出很多不同的意见。
目前,广州的舆论界,面对节节攀高的楼价,几乎一边倒地作出一副“杞人忧天”状:广州人买不起房了。
事实的真相是:不可能让人人都买得起房。北师大潘蜀健教授指出三个原因:。一是必然把政府又推向了市场。为了建设廉价的房子(如经济适用房),政府又要介入具体的房地产开发建设活动,由此增大了社会管理成本;二是危及社会公平机制的建设。三是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受到影响。
广州人均住房面积已经有20平方米了,广州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双“特困户”只有5000多户。广州住房自有率已经超过90%。
广州还缺房吗?广州还要把“没有房子的10%”都解决吗?广州还象10年前那样,要把房地产列为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吗?
诚然,我们的资源有限,永远都不可能做到“人人都买得起房”。换个思维,难道租房就不是解决住房难的方法吗?
在房价节节上升的同时,广州的房租却在节节下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住在广州,一点都不难。
“商品房是有钱人的事”,在广州房地产最早兴起的时候,人们都这样认为。经过10多年的“平民化消费”阶段,广州房地产仿佛走了一个轮回。
2006年的今天,倘再提“让人人都买得起房”,虽然可获得一些掌声,但那比提乌托邦好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