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村·寒谷渡·寒穀寺(“苏州旅语”之十六)
标签:
含山村也叫寒山寒谷渡出人物寒穀寺 |
分类: 旅迹苔痕 |

吃罢午饭,我们进了一个叫含山村(门牌上也写着“寒山”)的村落。这个古村落位于太湖东山,网络里大名鼎鼎的“陆巷”,是迄今保存比较完整的一个古村落。一进村,看到了一幅图片,标示着“寒谷渡”,这一定是个古渡口了。
据资料,寒谷渡,总建筑面积有160个平方,檐口高3.6米,屋脊高7.8米,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8年),后屡废屡建,“文革”时已近残废,现由政府拨款重新修建。明代中叶,全国出现了三大赫赫有名的商帮,即山西晋商、安徽徽商和苏州东山的洞庭商帮,俗称“钻天洞庭”,他们呈三足鼎立,由“钻天”二字可见洞庭商帮做生意之精、之广。那时,陆巷古村已极繁荣热闹,地少人多,因此许多人外出做生意,他们走南闯北,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关内关外影响遍及全中国。另外,陆巷村种那些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外出考取功名,做官也都由此上船下船,形成了一个热闹的渡口,其中王鏊十六岁出山,二十五、二十六岁连中三元、57岁二次出山为官都在这儿乘船。古渡两边木柱上的对联“落霞渔浦晚,斜日桔林秋”就出自王鏊诗《归省过太湖》。正因为明清直至民国由此出门的人,不论经商还是为官,俱功成名就,因之,东山的百姓就把“出山”形容为孩子有出息,出人头地了。
寒穀寺,是这个古村落的寺院之一(还有一个),位于一个山丘上,这个山丘可能叫寒穀山吧,只是猜测。
忘记4月15日下午去寒穀寺的具体原因了,好似记得吴华先生兴致勃勃地向我建议的,我也极为赞同,于是,就走了一条很少有人知道的线路。这条路充溢着田园本色,真不错。
那会儿从百度搜“寒穀寺”,翻了十多页也没寻到,不免有点儿悻悻然;换了360再搜,却搜到了“扬州小兔子”等好几位新浪网友的博文。今引“扬州小兔子”博文《寒谷渡与寒谷寺》里几段如下:
寒谷寺最早建于乾隆年间,是一户姜姓人家的庵堂。它的前身,是一个道教所在。原来有三官殿,后来又增建斗帝宫、纯阳殿,民国初期建观音殿。现在的寒谷寺复建于一九九四年,至二零零年完全恢复。据说欣赏寒谷寺的最佳处是
寒谷寺的左前方有一座亭子,挂在亭子里的一个大钟,足有一吨重。敲一下,声震四方;敲两下,呼风唤雨;敲三下,天地人尽在其中。寺庙里的钟,只能三下,不可贪心。由于时间将近中午,除了我们没有看到其它的游人。两个小和尚坐在亭子里聊天,凉风习习与远处的青山绿水,是一幅画,一片景,还是一个想象,就看各人的心了。
寒谷渡与寒谷寺,一个是滚滚红尘,一个是清心寡欲。它们都属于陆巷。所以,陆巷的古今,便有了这样那样的故事。
1、一进村就看到了水。
【部分有关博文链接】
扬州小兔子的博客首页网址:
http://blog.sina.com.cn/yzxtz23
东徐一小草(姚红兰女士)新浪博客首页网址:
http://blog.sina.com.cn/jiebiancao
吴华先生(网名“wulitu”)
http://blog.sina.com.cn/wuhua5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