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2019-08-17 22:14:49)
标签:

古镇

分类: 旅行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始建于宋代,到明清时形成今日的规模,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成贵高铁已开通到宜宾,从乐山至宜宾之间沿途设有犍为站、泥溪站、屏山站。原本到宜宾屏山的龙华古镇可在屏山站下车,我们特意买到犍为的票,是为午饭可以在犍为吃黄五孃家的凉拌鸡块、粉蒸五花肉,再吃隔壁许四孃家的豆腐干夹萝卜丝。饭后乘大巴先到沐川,再转至龙华。回程则直接乘坐龙华的高速大巴返成都。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龙华古镇不大,三条水相汇于此,水上有石拱桥、便桥、漫水桥、廊桥,古镇被这些各不相同的桥连结起来,桥与桥下的水便很有看头了。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水边的石堡坎上,古树保留了下来。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通往古城墙的漫水桥。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据说前些年,龙华镇上游建有许多造纸作坊,对水体污染非常大,后来被取缔。当地政府又做了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河水重新恢复了清亮,人们才可以享受这一丝清凉。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另一道支流上的单拱桥。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龙华古镇最美的桥,自然数这座廊桥了,廊桥名龙华凉桥。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凉桥,又名靖虹桥、风雨桥,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由屏山县知县谭酉庆会同平安营都间府都司蒯(kuai)鹤年监修。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凉桥原为砖木结构,现存桥下的菱形分水柱、石柱桥墩以及狮象镇水兽为原物。桥面设施为1989年新建。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凉桥旁的老建筑,开间阔大。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凉桥上纳凉的人。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龙华凉桥宽四米多,对于小镇上的人来说,这种宽度正好合适,既不过于宽,增了互相之间招呼的距离,又不过于近,给孩子奔跑,婴儿学步、老人蹒跚都留出空间来,仿佛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掌握得好才会彼此舒服。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穿蓝布大褂,裹白头布的老妇人。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一个正在学步的孩子。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凉桥另一侧出去,便是通往八仙山的路,八仙山上有一座不知何人建于何年代的立佛。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桥头的过街楼。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廊桥下的河底上全部铺着长条青石,避免洪水冲刷时影响到桥基。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炎热之时,踩水带给人的快乐难于言表。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稍深一些的水潭内,小孩子在里面游泳。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龙华凉桥的桥头两边立着塔状功德碑。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廊桥另一头连着古镇的西栅子门。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清晨的龙华古镇。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远处有人在河边浣洗。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想起我生活过的青川。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摘了一只蓼花。记忆中小时候在河滩玩耍,没有什么稀奇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只有无边无际的蓼花开得到处都是。一晃几十年过去,我已老去,只有手上的蓼花还与童年时开得一样。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漫水桥。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简单的几块大石摆在河道宽阔水浅处,方便人经过。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漫水桥正对着一段古城墙。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古城墙为咸丰年间所造,已残缺不全,所幸上面还保留着一座名叫中栅子的城门洞。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石墙上以往城门的门闩洞依然清晰。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河边古老的大叶榕,树身宽大,不能免俗地靠在了它身上。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清晨的古镇,薄雾缭绕。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凉桥上已是人来人往。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一位老人扛着长木梯,准备爬到自家的房顶捡瓦,修补漏水处。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西栅子门内的居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栅子门的门洞上方长满了青苔野草。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西栅子门同样也保留了门闩洞。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大爷坐在门口吃面。跟他招呼时他并无反应,过后又想起来我可能是在问他好,于是指着耳朵对我讲耳朵有点儿背了。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清晨水边的光线。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逆光中的人和桥。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逆光中的树和花。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一道河湾,翠竹掩映。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男孩子已开始下河嬉戏。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岸边的古树。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石刻的镇水兽。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分水柱为混凝土,内里加了钢筋。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明清街的早晨。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凉桥上的老字号银家小吃,卖凉面、凉糕、凉粉、醪糟汤圆。都是四块钱一碗。我最喜欢醪糟汤圆,里面加了藕粉,晶莹透亮,口感黏得恰到好处。女人穿了件水粉色的连衣裙,动作娴熟,长相温柔,问她在桥上做生意,每个月需要交多少规费,她讲自己的婆婆在三十多年前就开始在桥上卖小吃,从早先的五分钱一碗到如今的四块钱。她嫁过去后跟着婆婆学会了熬米糕,如今是她和女儿一道在凉桥上卖东西了,并不交一分钱。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小城故事多。这样的古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几乎都是透明的。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猫。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少女。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一位给木建筑做防白蚁工作的古镇人。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古镇上的木建筑,一怕火,二怕白蚁。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亲爱的小孩。在廊桥上,我们见到了他的外婆、妈妈、姐姐,长相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我低头时他会悄悄观察我,我抬头看他时,他又低头假装不看我。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屋顶上翻捡青瓦的老人。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天主教堂。天主教堂本为王氏老宅,民国六年,天主教传入屏山后,龙华的汪、王二姓开始信奉天主教,他们将此宅作为教堂,在中堂上挂耶稣像,故名“天主教堂”。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教堂坐南朝北,是一座二楼一底的穿斗式三层木结构建筑。今已不见一丝天主教堂的影子,倒是大门上的标语痕迹非常显眼。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三官楼外的过街小楼,有木梯可上下,木梯已朽。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屋脊装饰。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小心翼翼的飞檐。古镇的建筑整体都是内敛风格,毫无张扬之意。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八仙山。立佛就位于两座山峰凹处。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一老妇人背了老玉米,倒在空地上晾晒,堡坎上的凤仙花开得正好,可惜没有小孩子用花瓣来染指甲。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这张照片是从天主教堂下方对面的住户家中所拍。老人独居在一楼一底的老屋内,丈夫早已去世,她之前在家磨豆浆做豆花卖,后来高血压病严重,头晕眼花再也不能做事。如今靠发放的一笔每月两百余元和一笔七十五元的钱勉强度日。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古镇很美,物价极低。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此地保护得极好,想不出有什么法子可以让当地人的生活更好。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想要保留原汁原味的古镇,不被游客而改变,不为商业化而面目全非,不希望古镇破败下去。在当下的环境,我的愿望是否矛盾?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另一条东西向的老街。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古镇两边的房子里,几乎没有见到年轻人。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街上很少有人,即便出现,也都是老人。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狗也老了。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在一间开着门的小屋内,婆婆正在手工缝制背篼带。一根长针,几片棕榈,一筒尼龙线,缝制一对背篼带的收购价为七元。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婆婆也靠极低的收入维持生活。她虽已八十岁,但看得出来人很美,头发依旧乌黑,只是说自己命苦,两任丈夫都先她而去,留下她一个人独自熬着日子。临走前她还谢谢我们是来陪伴她的,老人的寂寞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一处残垣。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钱纹窗户。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来到了古镇的高处。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禹帝宫的外墙。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右下角的建筑是龙华寺。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龙华寺,乾隆四十八年重修。未开放。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禹帝宫。未开放。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禹帝宫,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58年),由山门、戏楼、前殿、后殿组成。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龙华汽车站的发车时刻表是由粉笔手写,也是少见的了。
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2019年8月11日摄于宜宾屏山龙华古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