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屏山龙华八仙山大佛

标签:
杂谈摩崖石刻 |
分类: 旅行 |
龙华古镇旁的八仙山,主峰间有座立佛,人称八仙山大佛。

顺着石梯登山,途中遇到一老人在山中茶垄内采茶,此时的茶已是秋茶,不像春茶般摘芽尖,而是取其嫩枝条。

石道旁偶见散落的石柱础,旁边多有块平整的空地。

八仙山从山脚到山顶几乎都是竹子。

拐弯处,红砂岩体上有摩崖石刻,风化得看不出具体内容。

随着小径的攀升,一路上见到多处这样的石刻。

巨大的丹霞石体,色彩极为艳丽。

佛龛。

这窟的造像头部虽已不存,但刻像身体保留了原状,佛龛上方的形状是带圆弧的三角状,中央部位阳刻着扇形的龛楣。

以我的审美,并不喜在旧龛中放新装的像,故这龛是我比较钟爱的。

继续上行,在一极险峻的弯道处,遇第一道石城门。

坡下尽是修竹。

经过一处已无人居住的房子。

透过树丛,望见山下的小龙溪。

第二道石城门。右侧有一分岔道,路牌上写着龙升潭,此行未能前往。

山体旁的清泉池,遇到三个古镇的小女孩,用各自的矿泉水瓶装泉水带下山去。

八仙山里几乎全是竹子,竹下生长着蕨类,其余的树种很难见到。

第三道石城门,岩体上掏出许多的小型佛龛。

与前两道城门顶部为平直状不同,这道石城门上部呈圆拱形。

八仙山大佛。佛龛与我之前在途中所见圆弧三角形龛基本类同,刻像的嘴部看上去跟乐山大佛有几分相似,都是薄薄的唇形。

八仙山大佛整体给人的感觉较糙,不是指工艺而是指立意。刻像与佛龛比例没有考虑好,几乎是顶天立地,头部直接搁在肩膀上,没有脖颈,右手很长,快要垂到底部,大佛穿着霞披而非通肩式长衣,悬裳从腰部开始,令人误以为是围裙。因为看不到佛像的脚,无从判断刻像是站姿或是坐态,两只手镯更是特别地打眼。

八仙山立佛没有在当地任何文献资料上留下记载,这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件事。

我个人倾向于不知什么人在什么年代建造了他心目中的一座佛像,并无定式。

八仙山大佛旁另有石窟玉皇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