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被动投资财经股票价值投资理财基金 |
分类: 孔浩作品 |
在《一个证券分析师的忠告》一文(点击或详看之前博客),笔者强调了找到一个真正合格的分析师甚至比找到一个牛股还难,也特别提及投资者应如何客观评价分析师的“三要素”---“风险意识,专业能力,诚信道德”。只有具备这三点才是投资者在人生道路上,拥有在投资角度分享学习的分析师挚友,同时也伴随投资者自身合理稳定的财富增值。写完此文后笔者一直在反思,那就是一个证券分析师的矛盾,至少,这几个矛盾一直所困扰着国内大多证券分析师。
我们知道,国外成熟市场一个客户经理或分析师,是由研究员转岗过来,年龄大多都40-50岁,也基本具备一定的经验与分析能力;目前国内的资本市场阶段,大多的客户经理与分析师事实上水平差异极大,甚至两者归类区别也不大,毫无经验刚毕业的学生就可以券商营销做客户经理,营销与投顾的岗位定位也有点混乱,很多时候,大多券商看中的并不是优秀专业人才长期的效益如何体现,而是短期营销能力为公司创收的能力,长远也是创收为第一考核绩效,相对缺乏对于优秀投资人才在专业能力上的有效考核机制。
在满足上文分析师“三要素”的情况下,就基本具备一个优秀分析师的素质,但就算如此,实践中,分析师也是矛盾的,下面是目前国内大多投顾或分析师的矛盾:
(一):研究学习与客户营销的矛盾:这一点是最明显的,一个分析师或投顾每天必须学习研究,起码一个勤奋好学的分析师是如此,只有这样的分析师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但时间是有限的,在完善学习上与客户营销上有时候矛盾很大。这是目前大多国内券商体制下的矛盾,大多券商并无很大差异化,大多数都是营销开发客户赚佣金卖产品为核心竞争力,而未能做到转移到客户服务为核心。当然,无客户积累也就无法服务,这是先有客户还是先有服务的矛盾。但长期趋势,券商去低端化去通道化的背景,一定是服务创造客户的趋势。
(二):分析师与客户投资理念的矛盾:很多时候,事实上客户投资理念或方法是错误的,作为一个真正为客户着想的分析师,应该努力改变客户的投资陋习,试图长期影响客户往真正赚钱的逻辑角度去引领,而不是在其大概率亏钱的地方顺其所好(或者夸大赚钱能力或利用衍生品助长其投机)。当然,很多朋友会说,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客户是上帝,不管客户需要什么,我们都应该满足客户所需。这个角度去看,就是一切顺应客户。笔者对此观点是持怀疑态度,二级市场永远是七亏二平一赚,这是非常残酷与现实的地方,如果客户投资理念或者方法有误,应该尽力去引领客户往另一方式思考,但不强迫客户一定要遵从自己,而是诚信专业的把自己的体会告知客户,而不是隐藏或顺其所好,应永远用心帮助客户,让客户不断学习成长。基本极少分析师能够舍弃自我利益,同时批评客户频繁交易或过度投机,并有效引导客户成长的分析师。
(三):自我专业能力与诚信的怀疑:事实上,投资不可能永远是对的,一定有犯错的时候,投资最大的确定性就是未来是不确定的。因此一些分析师甚至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投资能力,但还为了工作目的信誓旦旦指导客户,甚至在媒体上做墙头草的股评家。这种现象也不是少数,作为一个分析师,需要克服自我,善于总结与学习,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断提升自己专业能力水平,更要维护自我诚信道德形象,同时加强自我修练修养。投资的过程也是人生态度丰富完善的过程。
(四):投资建议与客户误解:市场专业与非专业投资者实则很多时候误会很大,比如最初级的投资者一来二级市场就必须赚大钱,赚快钱。很多时候,分析师投资建议与客户是会发生误会的。这种误会,也是长期性的,是理解事物逻辑差异的误解。或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能力的分析师去挑客户,而不是当前客户随便选分析师。当然,这是另外一种境界,长远真正具备这种能力的分析师也大概率财务自由了。
一个证券分析师的矛盾,此文作为《一个证券分析师的忠告》的补充!
孔浩 陆家嘴 201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