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希望小学要有新思路 (中国保险报)
(2008-11-23 13:53:23)
标签:
希望小学教育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建了76所希望小学,这些学校目前只有18所还在运作,其他58所或卖给农民种养猪养鸡,或作为村委会办公之用,或一片荒芜。专家指出,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不是孤立的现象,之所以有这样的遗憾情况发生,主要原因是当年“普九”达标时缺乏科学的规划。
长阳县的这些希望小学,在10多年前每所的造价,一般在10多万元。尽管这些建在农村的学校,与城市学校的条件无法相比,但高达70%以上今天被废弃,毫无疑问是极大的浪费。这样的一个结局,也是学校的捐助者们不愿看到的。报道中就说,一位捐助者站在荒芜的学校前,想起当年的情景,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农村希望小学何以被大量废弃?专家们的分析显然是有道理的。许多地方当年“普九”时,缺乏整体规划和前瞻性,造成了学校布局不够合理。而今天随着人口和生源的变化,必须对农村学校进行撤并。也正因为此,团中央于前年提出了凡新建希望小学,务必保证符合当地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计划,15年不被撤并。
然而在笔者看来,要求新建希望小学符合当地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计划,15年不被撤并,初衷肯定是良好的,但实现起来却难获保证。正如在15年前谁也没想到,今天需要大面积地撤并村小,今天的县乡教育行政部门谁又能知道,15年后当地农村教育布局是什么样子呢?就算新建希望小学能使用15年,难道一所新学校只用15年,就不构成资源浪费了吗?
笔者以为,仅仅要求地方在校舍布局的调整上,有前瞻性考虑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现在我们整个国家的形势,尤其是城市化和教育状况与以前比,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方面,应当有全新的思路。希望小学的建设工作,必须跳出过去的思维。
具体来讲主要有三点:一是必须看到,即使是山区,教育资源也将趋于集中。在贫困山区新建希望小学,应以在县城和中心镇,建寄宿制学校为主。二是现在许多农村孩子,需要随打工的父母进城读书,城里的公办学位资源比较紧张,而打工学校又普遍条件差和不稳定。因此,不妨将一部分希望小学建在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里。三是维护希望小学需要成本。每一座新校舍建成后,都必须有配套的办学经费,不能再刚凑够了砖瓦钱,就去建一所学校。
(发表于中国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