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近日,在番茄销售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贵阳市白云区委办公室和区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红头文件,要求辖区各单位干部职工每人购买100斤番茄。有村干部表示,这是为农民挽回损失的爱心工程。 (8月31日《新京报》)
市场不好,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番茄卖不出去,区委、区政府发文件为他们“包销”,毫无疑问是他们的“大恩人”,农民心里不感激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当地的干部和教师等,买100斤番茄只要30元钱,这个价格也是相当便宜的,区里给大家摊派的负担并不算重。
然而,尽管是出于一片好心,也没给大家增加太重负担,但这样的行为在笔者看来,仍然相当不妥。因为购买商品属于经济活动,必须遵循自由买卖的原则。农民的番茄,区委、区政府不能“强买”,干部职工的钱包,他们也不能“强掏”。
说白云区不该强制干部职工“品尝”番茄,并非说农民种番茄的经济风险,就该完全由自己来承担,政府部门应当完全不闻不问。其实,政府帮农民销售农产品,化解生产风险,是相当必要的一项工作。但是,这应当通过别的渠道来进行,而不能等农民的番茄堆在地里时,命令大家出钱“消化”它们。每位干部职工买100斤番茄,叫他们怎么吃得完呢?如果下次农民养的猪卖不掉,白云区是否也要下发红头文件,让每位干部职工抱两头猪回家?
联想到今年四川发生地震后,灾区的樱桃等大量积压,但即使如此,当地政府没采取“摊派”的手法,而是帮助果农,发布供求信息,联系商家和市民“义买”等等。因此,白云区不妨多向其他地方取取经,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