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分类: 教育视野 |
广东外来工子女占了全国一半,并以每年30万的速度增长。面对沉重的外来工子女教育压力,省政协28日召开“解决我省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专题协商座谈会。记者从中获悉,广州计划以政府向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形式,扩大非户籍学生享受免费教育的比例。(8月29日《羊城晚报》)
对外来工子女的读书问题,教育部有个“两个为主”政策,一个是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二是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前一个,各地基本都在积极执行。但后一个,对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确实有些勉为其难。比如调研报告中说,东莞按每年新增5万非户籍学生计算,每年需新建1000人规模学校50所,需要建校用地1500亩,而该市根本提供不了足够的土地。
现在,广州市计划通过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来扩大非户籍学生享受免费教育的比例,应该说是一项务实的创新之举。根据政协委员们的建议,部分较高水平的民办学校仍实行高收费,部分办学条件差、教学水平低的民办学校被淘汰,部分办学条件和质量符合要求的民办学校,则可与政府签订长期购买学位的合同。然而笔者以为,“买学位”实际操作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
首先是不稳定性。因为民办学校的生存发展,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较多,许多并不能长期稳定办学。政府今年向一些民办学校,购买一定数量的学位,明年这些民办学校停办了,或者不愿意再卖了,怎么办?其次是会造成“一校两制”。同一所民办学校的校园里,部分学位卖给了政府,提供免费义务教育,而另一部分学位,却仍实行“市场价”,如何让家长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让学生和平共处呢?
笔者以为,有比“买学位”更好的方法,那就是“买学校”,整建制地将部分民办学校,收编改制成公办的义务教育学校。相信如果有民办学校愿意卖学位,就一定会有愿意转让学校的。那些拟淘汰的民办学校,政府也可在原址进行改造。当然,政府接收民办学校后,处理它们的设备和师资等,可能会有一些棘手之处,比只购买部分学位要麻烦。但是,无论是直接“买学校”,还是改造被淘汰的民办学校,至少都比征地建新学校,要划算和容易得多。
“买学校”的对象,不限于民办学校。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除广东之外,各地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学生都在逐年减少,长远来看,不赞成对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用单纯兴建学校的方法来解决。其实,广东本地户籍的义务教育入学人口,也是在逐年减少的。前几年,江苏常州和北京等地,在根据形势撤并学校时,将一些生源萎缩的公办学校,改成了招外来工子弟为主的学校。广东不妨学习这些地方的做法,更有效地配置现有资源,满足外来孩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