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是谁?
几天前,中兴网信的资深程序员欧某从26层高的办公室窗户挤身跳下,一个42岁的壮年生命随之瞬间消逝。一阵阵悲痛,伴着寒风,更掺杂着广大程序员们的职业困惑与中年危机,在网上迅速蔓延开来!
频发的跳楼
看到欧某生前的照片,有点面熟,或许他是我某一次给华为或者中兴讲课时的学员?是或不是,在此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悲剧性的突然离去这一惨痛的事实,虽然代价太大,但却如警钟一般震撼着所有活着的人,尤其是程序员以及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职业或岗位的有着职业困惑的人们。
危机:只看到“危”,却看不到“机”
近年来,我基本上每年都要参与好几起企事业单位的心理危机干预事件,这些事件除了猝死(过劳死)就是员工自杀,而这些悲剧事件的当事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青壮年!每一次干预,都让我有一种重生之感:生命如此珍贵,却又如此脆弱!一条生命的瞬间离去,摧毁的常常是多个家庭的幸福,以及不可预期的诸多后遗症。而每一年,不知有多少条生命如欧某一样惨然离去,留给亲人的伤痛更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述。
斯人已去,人死不能复生;痛定思痛,追寻与缉拿导致欧某坠楼的隐形杀手,却可警醒后来人,尤其是避免或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归结起来,欧某之死以及类似的事件,至少与下面的四大杀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大杀手:能上难下的要命观念
一个人很容易接受和习惯从穷到富、从低处到高处的改变,天性中都喜欢“越来越好”,而对于相反的改变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和习惯的了,典型的观念就是“能上不能下”。可是,谁都知道,人生不可能总是直线上升,总会有起伏甚至低谷。我记得圣经上曾经有这样三句话:“有足够的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有足够的胸怀去接受不能改变的;有足够的智慧去区分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不能下”的潜台词就是没有足够的胸怀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实,因此才会宁可丢掉性命也不愿意重新返回“贫穷”,哪怕只是暂时的“贫穷”都不行。这种观念的结果,轻则“死要面子活受罪”,重则一死了之。
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要算那些退役的运动员,尤其是曾经辉煌一时的运动员,尽管退役的时候都是眼泪,但他们接受了似乎很残酷的现实,而且他们也相信“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另外一片广阔的天空里再去寻找更多的机会。
第二大杀手:缺乏有效的减压方法
“压力山大”是目前几乎所有职场人的共感,这与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与社会现状等诸多外在因素有关;而在这些高压人群中,程序员(IT男)一直以来都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群,我在跟他们接触过程中都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高压状态。如果我问这样一个问题:“一提到压力,你会想到什么”,更多的人通常会说“工作”“房价”“累”“烦”“失眠”等,可是,当我问程序员同样的问题时,他们中却有人(绝对不止个别人)会说“死亡”,你说他们压力大不大?
压力大只是一方面,在另一方面,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这些程序员们又缺乏相应有效的减压方法,比如兴趣爱好。不仅兴趣爱好本身少,而且享受兴趣爱好的时间也少,有相当一部分程序员只会低头编程,此外别无一技之长;也有一部分程序员只是擅长编程而已,内心还可能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因此,他们没有办法放松身心,甚至根本就没有放松的意识。这样,长期的高压状态本身就让他们不堪重负,如果再有突发的重大压力事件(诸如辞退)发生,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毕竟,不是所有的程序员都是这样。那些有兴趣爱好而且还能找时间去享受兴趣爱好的程序员们,他们的抗压能力就会显著提升。因为一个人在享受兴趣爱好的时候,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身体的内分泌也会自动调节,从而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血清胺等快乐物质。因此,兴趣爱好是一类特别有效的抗压良药。
不仅如此,有的兴趣爱好还可能在某一天成为一个人谋生的潜在或替代方式。我有几位喜欢打乒乓球的朋友,开始是喜欢,后来请他们的人和机构多了,在乒乓球上的收入已远远超过他们本职工作的收入,最终导致他们将兴趣变成职业,目前的他们活得既开心又滋润。
第三大杀手:明显不足的社会支持
人是社会人,不可能独立存在,尤其在压力大、遇到困境时最需要社会支持,而在所有的社会支持中,来自亲友和同事的支持通常是一个人社会支持系统中两类最普遍、最有力的支持力量。在亲友的支持中,又以家人尤其是伴侣的支持最为重要;在同事的支持中,又以领导尤其是直接领导或主管领导的支持最为重要。
在欧某的坠楼事件中,欧某的这两支支持力量显然都不足,不仅“不足”,而且还可能无意中成为欧某跳楼的直接杀手。
在来自同事的支持上,即便是必须辞退欧某,但作为单位领导,如何跟欧某谈话、采取什么措施补偿欧某的心理与经济损失,这些对欧某的心理感觉以及进一步的行为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已知的资讯判断,来自单位领导的支持显然不足;
而在亲友的支持上,似乎也并不乐观。从现有的资讯来看,姑且不论网友的“恶妻”言论是否真实,至少欧妻对欧某的理解和支持还不足以让欧某去应对被辞退这一巨大的压力事件。另外,老公惨死3天后欧妻就能很理性的写出那么一篇长文,这一点也让我有点意外。我们现在无法了解在欧某得知要被辞退这一消息后,他们夫妻之间是如何对话的。为了说明关键时刻亲人尤其是伴侣支持的重要性,在此我们不妨做一点想象,设想一下这样的两场对话,而对话的主人翁可以与欧某夫妻无关。
对话一:
老公:“公司已经确定了,他们要辞退我,我不知道怎么办,丢了这一份工作我怎么见人、我还能靠什么生存------”。
妻子:“没关系,有老婆在,大不了咱们从头再来,------,说不定还会更好呢”。
如果是这样一场对话,在单位遭遇绝境的老公想到还有家人的支持,总不至于丢掉性命;
对话二:
老公:“公司已经确定了,他们要辞退我,我不知道怎么办,丢了这一份工作我怎么见人、我还能靠什么生存------”。
老婆:“不行!绝不能辞!你怎么这么窝囊,为什么辞退的是你?一定是你------即便辞,也必须要公司满足咱们的条件,否则,你必须给我顶住!”
如果老公遇到这样的一场对话,在单位本已面临绝境,回到家还要面临指责,无路可走的他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愿欧某夫妻之间的对话不至于是这样。
第四大杀手:突然归零的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的丰富度,不仅可以决定一个人能否顺利进入职场以及在职场中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甚至性命。
在心理资本的多个维度中,最重要的四个维度分别是自信、乐观、希望和坚韧或坚持(见2017年2月28日大家心理公众号文章《心理资本,你有多少?》)。
记得在90年代下岗潮的那一段时间,曾经流传这样一段顺口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做个体户”。短短的几句话,却不难发现其中的自信、乐观、希望和坚韧,满满的心理资本!那个时候的下岗工人处境之艰难绝对不亚于欧某的被辞退,而能够有上面顺口溜心态的下岗工人们,他们的谋生技能或许很少、很差,甚至远远不如欧某,但他们的心理资本毫无疑问却远胜欧某。倘若欧某依然存有一份自信——“离开中兴甚至程序员这个行业,我也能活下去”、依然还能有一份乐观——”没什么,大不了少挣一点,或者亏一点补偿费罢了,我正好可以休整休整”、依然怀抱哪怕一丝的希望——“天不会绝我,车到山前必有路”、依然能够坚持——“难只是暂时的,再难也能扛过去,我本来就是从农村来的,有什么可怕的呢”?哪怕欧某在自信、乐观、希望和坚韧四个方面的一个方面还有一点资本可以支撑,想必他也不至于走向绝路。可怕的是,心理资本在瞬间全部归零,没有任何心理资本能够支撑他继续活下去。于是,悲剧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谨以此文以另类的方式纪念欧先生,走好!愿你在天堂里活得轻松些!同时也以此文警示活着的人:好好活,活得更好!
大家心理大家玩 大家心理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