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心解(二)——带“心”的汉字(1)

(2017-08-05 16:44:37)
标签:

大家心理

汉字

熊汉忠

心理解读

分类: 微信公众号

汉字心解(二)——带“心”的汉字(1)

小篆体的“心”字  

    

       上一篇文章解读了三个与压力有关的máng字(忙、盲、茫),接下来想谈点“心”:带“心()”的汉字与心理的关系。

一查在线汉语字典,部首为“心”的汉字一共有172个,带竖心旁()的汉字更多,竟有409个。也就是说,跟心有关的汉字至少有581个。


01 “思”与心理


 

汉字心解(二)——带“心”的汉字(1)

小篆体“思”字


汉字中的“心”,虽然最初指的是“心脏”,但不久的后来(其实依然很古老,比如中国古代哲学、古中医),“心”就用来表示“思想、思虑”了,这就脱离了“心”的本来含义——心脏——而演变出“心”的引申含义——心理了。因为古体字的“思”(小篆体,见上图)很像一个人:上面的头——“”(脑门之意,指大脑)——加下面的身体(还带着尾巴)——“心”构成,说明那时候的古人虽然认为是“心”在思想,但彼时的思想已跟大脑(“”)有关了,这跟现代心理学所持的基本观点——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结构——就很接近了。因此,从古体“思”字的构成,似乎可以看到现代心理学在中国古代的萌芽了。所以,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或许更容易理解这些跟“心”有关的汉字。

下面选了8个跟“心”有关的汉字,跟各位分享一下我的解读。


02  


 

汉字心解(二)——带“心”的汉字(1)


意=心+音,心音为意。

听到心的声音自然也就容易懂其意了。

可以简单地说,心理学,尤其是应用心理学,其主要任务就是研究、体会与运用一个“意”字:帮助我们每一个人听到自己的心声、听到他人的心声、听到现象背后隐藏的声音------。

对个人而言,比如“我是谁?我要什么?我该拥有怎样的人生?”这样的人生问题都是心理学一直以来所研究的大问题。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这些问题的相应答案或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遗憾的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迷失在“内聋”的状态中,听不到或者根本就不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们所听到的只是外界的诱惑声。在这样的状态下,要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自然就不容易了。

在人际关系上,情商高的人更容易听到他人内心的声音,从而容易满足他人的真正需求;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不仅可以听到来访者内心的声音,还会帮助来访者在各种嘈杂的心理噪音中听清他们自己的内心声音;而所谓的知音,指的就是那些相互之间能够听到彼此心声的人。

对于客观世界,真正有眼光的人,看到的不只是现象,而是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或者机会,或者危险。那些表面的东西,你能看到别人也能看到,因为显而易见;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才能显示你眼光的过人之处。用心去看,其实就是用心去听,听的就是心音。


03  


 

汉字心解(二)——带“心”的汉字(1)



愿=原+心,初心之意。

了解自己的心愿,自然也就明白了自己的初心。

可是,你的心愿是什么?你是否还记得儿时的梦想?你是否还在追逐自己的梦想?你所选择的工作或职业是否与你的兴趣、心愿相吻合?

人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个人都知道初心的重要,为何又有那么多人那么容易就忘掉初心呢?太过功利、太过现实、甚至太过理性------这些都是不忘初心、追逐梦想的死敌。

我在企业培训和心理咨询的时候,常常用心理风景的绘画测试了解被试(包括受训者和来访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发现:在事业的情感投入方面,国内的被试远远低于欧美的被试。这一点或许跟东西方的不同择业观直接相关:东方人选择职业更多的是理性、客观性,甚至被择业(父母的意愿),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不是因为兴趣而只是因为工资高、社会地位高等外在因素——远离初心,因而在工作的情感投入上自然较少;西方人选择职业更多的是感性、主观性,凭的是发自内心的兴趣——不忘初心,因而主动性更强,投入的情感自然也就多了。

不过,有一个令人欣慰的趋势是:90后的择业观在改变,凭兴趣择业的90后明显在增加。对更多的90后而言,难的不是不忘初心,而是如何尽早发现初心——我到底要什么。或许正因为如此,90后跳槽的频率之高、周期之短也就不奇怪了——或许,他们正在寻找初心的路上吧?


04 忍


 

汉字心解(二)——带“心”的汉字(1)



忍:心上悬着一把刀。

“忍”字谁都能解,但现实中把“忍”字捧为信条的却大有人在,这与中国文化中长期以来对“忍”的推崇显然有很大关系:“小不忍则乱大谋”;忍让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一种美德;小脚女人、贞女等其实质都是一个“忍”字。

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也常常在“忍”?

有一种跟癌症(Cancer)高度相关的“C型行为模式”(也被称为“C型人格”),这类人群的主要特征就是一个“忍”字:逆来顺受、强颜欢笑,讨好别人、贬低自己,长期的、一贯性的压抑着愤怒、悲伤等不良情绪,其结果就是:心理上缺乏愉悦感与幸福感,生理上导致内脏系统供血减少、免疫系统机能低下,为癌细胞的发生与生长创造了条件。研究发现,具有C型人格的人癌症的发病率比一般人要高3倍以上!也因此,“C型人格”又被称为“癌症型人格”,这里的“C”就等同于癌症(Cancer)的第一个字母了。

不忍,在情绪管理上,既要合理表达——不是为了伤害对方,只是表达我的感觉(“我不高兴”),也要学会宣泄——宣泄的只是负面情绪本身。


05  


 

汉字心解(二)——带“心”的汉字(1)



怒:奴+心,心被奴役了自然会“怒”,而“怒”的结果又会进一步奴役自己的心,一个恶性循环。

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一位女博士机场迟到而误了登机,怒而打人的结果是,不仅被拘留,而且,该女博士还被列为航空公司的黑名单,从此失去乘坐该航空公司飞机的资格;近年来,因路怒症而大打出手、甚至开车对撞的事件时有发生;现实中与历史上,因愤怒而杀人放火甚至发动战争的事件也并不鲜见。表面看来,这些似乎都跟“怒”有关,实际上,“怒”只是一种中间结果,浅层的原因是压力,深层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当事人管理情绪——愤怒——的能力以及人格的个体差异。

其实,“怒”与前面的“忍”关系密切。过分“忍”的必然结果就是两种带有破坏性甚至毁灭性的“怒”:一种“怒”向外、对他人,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愤怒,如同暂时堵住洪水(好比愤怒)的堤坝(好比忍),一旦决堤(忍无可忍),更加可怕的洪水将会冲毁坝下的一切,因此忍无可忍的愤怒所产生的杀伤力常常是无法估量的;第二种“怒”向内、对自己,这种“怒”常常被大家所忽略,如同一味地加高堤坝——没有原则地忍让、自责——最终把自己也给淹没了,比如癌症、抑郁、过劳死等,其实一定程度上就是向内愤怒的结果。

在情绪管理上,对“愤怒”的管理最有效的不外乎两点:一是小愤怒小表达,也就是在愤怒不足以伤人或伤身的初级阶段就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我的感受;二是将愤怒这种情绪能量转移到能产生生产力的方面,原理有点像水力发电,比如,“与其生气不如争气”,事实上,愤怒真的可以激发自己更加努力;或者,通过运动或其他体力劳动的方式去宣泄愤怒,也都是管理愤怒这匹野马的好方法。


【下期将要解读的汉字:性、情、悟、怪】

 

 

汉字心解(二)——带“心”的汉字(1)

(大家心理大家玩,大家心理为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