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心解(三)——竖心旁“忄”的汉字(2)

(2017-08-05 17:04:21)
标签:

大家心理

熊汉忠

汉字

心理解读

竖心旁

分类: 微信公众号


 

汉字心解(三)——竖心旁“忄”的汉字(2)

在前面的两篇文章“汉字心解(一)、汉字心解(二)”中,分别解读了三个与压力有关的máng字(忙、盲、茫)和四个跟心有关的汉字:意、愿、忍、怒。本文将要解读的四个竖心旁()的汉字——情、性、悟、怪——同样跟心有关,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01 情


 

汉字心解(三)——竖心旁“忄”的汉字(2)



情=心()+青。

“青”者,年青、有活力;青,也是生命之色。

一定程度上,“情”字对应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年龄。

人们常常引用唐朝大诗人李贺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似有指责老天无情之意,实在是有点冤枉老天了。别说唐朝至今只有一千多年,即便是有人类以来的几百万年都过去了,老天似乎还是老样子,一点没有要老的迹象。而老天的春夏秋冬与昼夜变化,伴随的风雨雷电与晴空万里,显然都是老天之情。老天不仅有情,而且天情之能量,比起人之常情来,只会更多、更浓、更强、更复杂。可见,老的一定不会是情,更不会因为情而让天变老。

天如此,人其实也一样。有情,不仅不会老,而且还会更显年轻(青),更有活力。枯木逢春、死树发芽,那是天有情;人逢喜事精神爽、老来更遇第二春,那是人之情。就像杨振宁,能够携手年轻的翁帆,谁又能否认情的作用呢?试想一下,哪一天你也老到82岁,你还能吸引28岁年轻女孩的关注、甚至让她钟情于你,你的魅力一定也不亚于杨振宁,那又何必嫉妒人家呢?只要不妨碍、不伤害他人,有情总比无情好。况且,因翁帆而能让杨振宁多活几年,对中国、对世界不也是好事吗?

有情,不怕老,也不会老;无情的机器会生锈,有情的人生才有味。

 

02 性


 

汉字心解(三)——竖心旁“忄”的汉字(2)


性=心+生。

相由心生,性也由心生。这里的性,其实就是人与人相区别的个性、气质。由此可见,无论是外在的表现(相),还是内在的气质(性),都离不开“心”。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名也很实用的气质类型测试,一共60道题,测的就是每个人所属的气质类型【过段时间,等大家心理公众号的心理测试功能开通后,我会把包括气质类型测试在内的一些心理测试放上来,有兴趣的可以自测一下】。如果你想初步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不妨想象这样一个情景:


一场吸引你的话剧即将开演。票价虽然有点小贵,但因为该剧非常火爆,可以说是一票难求,而你因为提前很长时间(或者朋友帮忙)才侥幸买到票了。下班后,你匆忙吃了一份快餐就往剧场赶。可是,北京的交通太不靠谱,一个“堵”字让你晚了20分钟才气喘吁吁地赶到剧场门口。更惨的是,剧场规定:为了不影响演出与观众的观看,迟到的人只能在中场休息时才被允许进场。

正在此时,你发现也有几位跟你一样的迟到者,其中一位迟到者A与检票员以及保安吵了起来,A大声嚷嚷着一定要进去,检票员与保安坚决不让A进去;

第二位迟到者B悄悄地走到剧场的旁边,似乎在找是不是有侧门可进,一边拿出手机打着电话,小声地说“---路上太堵了,你能不能跟他们说说,让我从小门进去?---”B似乎在找关系;

第三位迟到者C问了问检票员,知道中场休息之前肯定进不去,于是走到剧场旁边的咖啡吧点了一份饮品,一边喝着饮料玩着手机,一边等候中场休息时间的到来;

迟到者D见到这样的情景不免有点沮丧:“好不容易弄到一张票,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进不去;即便中场休息进去了也会漏掉了前面半场的精彩,没意思,算了,不看了”,想到还有一篇稿子要写,于是转身回去了,一路上唉声叹气。


A、B、C、D四个人中你更倾向于(或者更像)哪一个呢?由此大概可知你的气质类型: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当然,要准确测知自己的气质类型,还需要系统地做完相关的60道题,根据每种类型的分数高低予以确认。需要说明的是,四种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大多数人的气质类型都不是单一的;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类型,尽可能找到适合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环境甚至人生中的另一半,而不是将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

因此,一个“性”字,不仅告诉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内心,还要跟随自己的内心;不仅要做自己,还要做最好的自己。

 

03 悟


 

汉字心解(三)——竖心旁“忄”的汉字(2)


悟=心+吾。

知道自己的内心自然就“悟”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习惯于睁大眼睛往外看,却很少有机会用每个人都拥有的另外一双“内眼”向内观心,偶尔的向内一瞥,也总能有所感悟,哪怕一点点。心理体验、修身养性乃至所有的人生经验,其实都是在帮助我们打开“内眼”,只是每个人打开“内眼”的意识和程度不同,因而“悟”性也就有了高低之分,也因此有渐悟、顿悟、大彻大悟等不同之“悟”。像佛祖释迦牟尼在树下证得菩提,其实就是完全打开了“内眼”;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比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仅境界高多了,而且悟的方式也完全不同:慧能是顿悟,神秀是渐悟(渐修)。因此,慧能接了五祖的衣钵而成六祖,神秀只能另起炉灶了。

我们是凡人,自然不能、也没必要跟神佛相比,也不可能完全了无烦恼,但对于“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这几个传统的哲学和心理学问题,思考的明白一些,回答的准确一点,烦恼与困惑自然也就少一点。然而,仅仅用外显的眼睛去向外看是不大可能“悟”到答案的,除非打开“内眼”,才有可能看到“吾心(我的内心)”,也就是“悟”了。

我突然发现,在现实中最经常问到上面几个人生大问题的人,不是哲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而是每个单位传达室的门房;我们每一次去一个需要登记的单位公干时,不可避免地都会被门房问到这三个问题:“你是谁?”——你的名字;“你从哪儿来?”——你是哪个单位的?;“你到哪儿去?”——你来找谁,你要干什么?面对这样的“大”问题,每一次,我们都毫不犹豫、很轻松就能回答出来,可是,我们的内心困惑依旧还在:我们依然不知道“我是谁”,依旧不大清楚我们到底“从哪儿来”与究竟“到哪儿去”。或许,是因为我们回答的方向错了:我们向外回答了别人,可是却没有向内回答自己。

那么,换个方向试试?

 

04 怪


 

汉字心解(三)——竖心旁“忄”的汉字(2)


怪=心+圣,圣=又+土;土者,土地、基础、务实也。

显然,简体的“圣”更像人,因“土”而夯实,圣人也还是人,亲近感还在;繁体的“”更像神,因“王”而成神,圣人已不是人,隔离感已生。因此,我更喜欢简体的“圣”字。

那么,“怪”就是心中有个圣人。这样一理解,“怪”也就不怪了。

心理上有困惑甚至障碍与疾病的人,自己觉得怪,别人也常常觉得怪——问题甚至有病,老佛爷佛洛依德就是这么看的,他看到的总是问题和疾病——他们因此“怪”而痛苦;可是,对每一个走进我的咨询室的来访者,我看到的“怪”不是问题,也不是有病,而是他们心里面住着的一个圣人——就像那些天才与伟人,他们总有一些地方与众不同,除了某些不足明显弱于常人之外,他们更有许多优势明显超出常人——你知道吗?所有罹患抑郁症的人都是极顶聪明的人,常常也都是非常善良的好人,换句话说,“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得抑郁症的”——因此,对来访者,除了共情他们的痛苦,我的注意力或关注点会很自然地聚焦到他们的优势特质(圣人)上,一旦他们自己也能找到这个住在他们内心里的圣人,他们的困惑、障碍甚至疾病,以及由此带给他们的痛苦似乎都会随之减轻、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历史上那些饱受抑郁症折磨的天才与伟人——梵高、海明威、丘吉尔、林肯、三毛、张国荣------来到我的咨询室,我会如何对待他们?我相信,不仅是我,就连他们自己也一定更容易找到住在他们心中的圣人,只是在某一个时刻、在他们和他们心中的圣人之间可能暂时隔着一层薄薄的雾,需要一个旁观者把这层薄雾轻轻拨开,让他们看清罢了。

其实,谁都有可能被心中的薄雾迷住“内眼”,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也都住着这样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圣人,只是我们不大注意,或者没有发现,因而让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显得比我们自己所期望的、所想像的平常和普通罢了。

 

 

汉字心解(三)——竖心旁“忄”的汉字(2)

关注大家心理,分享开心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