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心”解(一) ——三个máng字(忙、盲、茫)与压力

(2017-07-13 10:25:00)
标签:

熊汉忠

大家心理

汉字

压力

减压处方

分类: 微信公众号
“大家心理”公众号   熊汉忠

汉字“心”解(一) <wbr>——三个máng字(忙、盲、茫)与压力

压力管理十多年,我发现几乎所有人的压力都跟这三个máng字有关。

汉字“心”解(一) <wbr>——三个máng字(忙、盲、茫)与压力

第一个máng

“忙死了”“最近太忙了”“忙的晕头转向”------,这样的人不仅会感觉到相对大的压力,而且受到压力的消极影响也会更多、更大。

首先,来看“忙”字本身。大家都知道,将“忙”字拆开就是“心+亡”,忙则心亡、心亡则忙。身心本是一体与和谐的,可是那些忙碌的人往往都是现实的节奏(身体)快于灵魂的步伐,结果自然导致身心分离,即便是开始真心喜欢做的事情,也会因为身心分离而逐渐失去感觉、兴趣和乐趣,最终完全像一台机器一样工作、赚钱。职场中,这样的“忙”是导致压力的一个最普遍的原因。因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有钱的、表面上很成功、很风光的人内心并不快乐了。在衡量一个人(群)、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压力大小时,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上班路上观察他(们)单位时间内走路的步伐,走得越快的通常压力也就越大;需要区分的是“忙”与“充实”:充实的人身心是一致的、和谐的,一个本质的不同就是充实的人是有感觉的、保有兴趣的、同时也是在享受乐趣的。

其次,“忙”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没有时间(休息、享受)”。有张有弛是减压之道,可是,忙碌的人却是只有“(紧)张”而缺乏“(松)弛”,包括睡眠质量下降、没时间休假、没时间享受业余生活与兴趣爱好,最终的结果就是职业倦怠、职业枯竭(burnout)甚至出现极端的结果:过劳死。

减压处方1:慢生活;

减压处方2:享受八小时之外的业余生活,尤其是培养与享受兴趣爱好。

 

汉字“心”解(一) <wbr>——三个máng字(忙、盲、茫)与压力


第二个máng:盲

将“盲”字拆开来看,“盲”就是“亡+目”:没有目标、失去目标。怕的不是眼盲而是心盲。

在大学生以及刚入职的年轻人中,“盲”——没有目标、目标不清晰、内心困惑——是导致压力的最普遍原因。在大学生、年轻的培训学员、年轻的来访者中,相当多的人都知道“我不要什么、不喜欢什么”,但却少有人知道“我要什么、我喜欢什么”。目标的缺失,与家长、学校、社会的总体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几乎每一个人从小都被反复灌输这样一个目标——好好读书,长大了考个好大学——仿佛“考个好大学”就是一个人的终极人生目标似的,而一旦考上好大学,这些好学生就像实现了人生终极目标一样,仿佛人生一下子就已经过完了似的,而实际上,他们所实现的这个目标只是他人(家长、学校、社会)给他们制定的,他们还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发现与制订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这个目标的空档期,由于缺乏足够的动机与动力,无聊与虚度光阴还算是危害较小的,抗压力低下、人际冲突、甚至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一个与目标相关的心理学公式:动机=目标效价*期望概率

强烈的动机会激发一个人的各种潜能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实际上也会提高一个人的抗压能力;而动机又跟目标直接相关,目标效价就是目标的重要性,期望概率就是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对一个目标不清晰、甚至根本没有目标的年轻人,我们怎么可能期望他(她)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呢?

减压处方3:真正重视素质教育,降低考大学的重要性;

减压处方4:多尝试,尽早找到自己的目标——“我要什么”。

 

汉字“心”解(一) <wbr>——三个máng字(忙、盲、茫)与压力


第三个máng:茫

同样的压力情境下,不同的人压力感觉不同,这和一个人所拥有的内外在资源关系密切。将“茫”字拆开来看,“茫”就是 +氵+亡草字头的“ ”与三点水旁的“”都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内外在资源,包括内在的自信心、能力、经验、乐观性等与外在的人际关系、周边环境等。内外在资源丰富的人,抗压能力自然也就相对地高于资源匮乏的人,遇到压力的时候也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不仅内在资源跟自身的主观努力相关,外在资源的丰富度相当程度上也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尤其是跟抗压相关的人际支持系统。现代社会的人际交流方式随着科技的发达尤其是网络的发达而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捷,但实际上,能真正促进人际关系、能够形成强大社会支持的有效交流方式却在减少,比如面对面的、心连心的交流,这些从现代社会的邻里关系、同事关系可见一斑。这也是导致现代人整体的相对抗压能力不如从前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人跟动物不同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人的社会属性,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每个人抵抗不良压力的有力武器。

顺便有点担忧:无人驾驶与无人店,除了带来便利与效率,是否真的会有助于人类抗压能力与幸福感的提升呢?

减压处方5:投资人际,增强线下的现实层面的人际互动;

减压处方6:把未来科技发展的重点从机器(效率)转向人(的感觉)。

 



汉字“心”解(一) <wbr>——三个máng字(忙、盲、茫)与压力

(熊汉忠,大家心理发起人,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企业心理培训师,一个快乐的心理传教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