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的“都市逻辑”立论是错误的

(2007-09-01 14:06:58)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评余秋雨
余秋雨的“都市逻辑”立论是错误的
《行者无疆》纠错系列
 
    这几天,我的文章《余秋雨的“悖论不成立》引来很多评论,大多数支持我的观点,但也有个别留言提出不同看法:一是认为余秋雨不过是借用了“悖论”这个词,没必要鸡蛋里挑骨头;二是认为虽然“逻辑悖论”用得不当,但他的立论还是有意义的。对于这两种观点,在这里有澄清的必要。

 

1、 “逻辑悖论”不能胡乱借用

 

     有的网友说:余秋雨的“悖论”虽然用得不准确,“但余秋雨写旅游日记也是匆促成文”,“写文章跟写论文是两码事”,“借用”还是可以的。

 

    但是,难道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居然是将当时匆促写就的日记原封不动地发表?这也太拿广大读者不当回事了吧?“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为拥有几百万读者的“文化大师”,著书立说岂可信口开河?其实,在他这篇文章里,根本不存在什么“匆促成文”和“借用”。实际上,为了显示他的与众不同,余秋雨是认认真真地、挖空心思地、创造性地罗织出了一个“逻辑悖论”,目的就是出语惊人。其实,余秋雨其他文章中“借用”“悖论”这个词的地方已经实在太多了,例如:

 

“异质侵入,触及友情领域一个本体性的悖论。”(《关于友情》);

 

“其实‘民族国家’观念和‘欧洲统一’观念,看似抵牾,却组成了近代欧洲政治哲学的悖论结构,……”(《墓地荒荒》)

 

“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西湖梦》);

 

“这一况味,跨国界而越古今,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而让人品咂不尽。”(《乡关何处》);

 

“美第奇家族从一开始就比较靠近平民,但一旦掌权就难免与平民对立,这个悖论首先被那位科西莫?美第奇敏感到了。”(《城市的咒符》)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在《伽利略传》里把这位科学家的忏悔写成一个人格悖论,即他在科学上是巨人,在人格上却并不伟大……”(《围啄的鸡群》);

 

“伏尔泰在这里遇到一个深刻的悖论……”(《扼守秋天》);

 

“总之,它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上海人》),等等。

 

    看看这位“大师”,一会儿“本体性悖论”,一会儿“美和丑的悖论”,一会儿“政治哲学的悖论”一会儿“人生悖论”,一会儿又是“人格悖论”,总之,余秋雨好像有一种怪癖,把所有矛盾统统称为“某某悖论”。但是,鉴于余秋雨一惯喜欢堆砌词藻,这些我都可以不去认真计较。然而,他在《都市逻辑》中提出的“逻辑悖论”实在是走得太远了,因为“逻辑悖论”是有确切定义的,实在容不得他信口开河糟蹋这个术语,否则不仅是对不懂装懂和故弄玄虚的浮华文风的姑息纵容,而且会让余秋雨觉得中国读者太容易糊弄。

 

2、余秋雨的“都市逻辑”立论就是错误的

 

    很多网友认为,虽然余秋雨“逻辑悖论”用错了,但他的立论还是对的,即行人在马路无车时也不闯红灯是为了教育孩子,说什么“都市逻辑提出来是值得赞赏的”。但我要指出,他的这个“都市逻辑”的立论本身就是错误的。

 

    其实,外国人无条件遵守交通法规的原因无非是:只要是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就必须无条件遵守,绝不能有任何通融,不必考虑任何其他因素,交通规则当然也不例外。理由如下:

 

    首先,一个人的主观判断力是有限的,往往不可能绝对正确,比如,精神状态、视力、听力、智力、天气等等,都会给行人判断马路上是否安全的准确性带来影响。

 

    其次,每个个体的判断力也是不同的,即每个人心目中安全与否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对一个自信的青年,可能认为50米外驶来的车辆也不会伤害他,但对一位老婆婆,就会认为很危险。即便是空无一人的马路,谁能保证转角处不会突然窜出一辆汽车?如果不强求一律、循规蹈矩,就失去了统一的标准,任由行人自行判断必将出现失误。

 

    所以,规章制度一经制定,必须要求绝对遵守,而不能有任何“灵活掌握”,这是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

 

    如果按余秋雨的说法,国外行人在马路空无一人时也不闯红灯主要是为了怕孩子们学样,那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孩子看不到的场合,外国人也同样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

 

    比如,在工地高空作业的工人,在没有孩子看见的情况下,是不是就可以在自认为绝对安全的情况下不戴安全带?不可以!

 

    又比如,半夜空无一人的工厂,根本没有孩子看见,是不是就可以断开电源后检修机器,而不在开关上挂“有人操作,禁止合闸”的警示牌?也不可以!

 

    再比如,在空旷的建筑工地,也没有孩子,建筑工人是否可以在暂时不操作时摘下安全头盔?还是不可以!

 

    还有,军队里也没有孩子,是否就可以在自认为绝对安全的情况下用没有子弹的空枪口对着战友开玩笑?决对不可以!

 

    一言以蔽之,无条件遵守交通规则首先是为了行人自身的安全,决不是什么为了教育孩子。所以,不仅余秋雨的“逻辑悖论”根本就是逻辑混乱,站不住脚,他那套故弄玄虚的所谓“都市逻辑”,也完全是荒唐的谬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