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甲午秋学期教学手记12·初地班
(2014-12-20 16:41:02)
标签:
少儿国学雒诵堂檀作文论语声律启蒙 |
2014年12月20日星期六
5位同学请假,有感冒的,有参加考试的。
第一时段,《论语》。抽签过堂,抽中与同、雅琳、方然、艺霖。前三位,《乡党》已经过堂,只要求背《先进》篇新学的几章。艺霖主动要求背《乡党》,并背诵《先进》前若干章。艺霖背《先进》篇时,将“噫,天丧予”之“噫”读成去声,我提醒大家此处应读平声,“噫”表示伤痛之意时,例读平声。艺霖是第三位过堂成功的男生。敏宽说自己也能过堂,但是今天没有抽到他。
新讲《先进》篇二章,诸生能疏解,但理解过于浅表,我针对性地做探索性诱导。
“季路问事鬼神”章,我问诸生:孔子何以如此答复子路?诸生思索良久。我启发诸生说,譬如有人来问我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我会说……。世谦应道:字都不认识,还弘扬个什么文化!诸生皆笑。我说这回该明白孔子何以如此教训子路了吧?敏宽说先要把基础打好。我说对啊,孔孟程朱最重为学次第,讲究盈科而后进,反对躐等。这就好比有些年纪小的小朋友来雒诵堂,一来就想上初级班,我一般会拒绝。为什么呢?这不合适啊。年纪小,理解力弱,基础也差一些,一开始就跟初级班学,可能什么也不懂,觉得太难,弄不好,因为受挫,就丧失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诸生表示基本理解该章。我又追问:孔子为什么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诸生思索良久,未能以对。我又启发,读过的《论语》中,哪些章节的内容,和本章可以参照。诸生思索良久,仍未能以对。我便念“孟懿子问孝”,诸生乃跟着念下去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我说,这不有了么?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所以孔子说“祭如在”啊,世谦等接“祭神如神在”。我问“祭神如神在”是什么意思,诸生答祭神的时候,仿佛神就在自己眼前。我说对啊,祭祀祖先的时候,仿佛祖先就在眼前;祭祀已故的父亲,仿佛父亲就在眼前,须如父亲活着的时候一样恭敬。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章,我告诸生,此处“行行如也”之“行”须读hang4,因为朱注反切音是“胡浪反”;“行”字,若注音“下孟反”,则读xing4。“訚訚”“行行”“侃侃”之意,艺霖、世谦领头读注,说分别中正、刚强、和乐之貌。我说不要只念古注,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不妨以孔门诸弟子的性格作参考想想闵子骞、子路、冉有、子贡各是什么样子的人,再想一想“訚訚”“行行”“侃侃”是什么意思。诸生说“行行”是好斗,我说也太贬义了吧,子路固然鲁莽,但孔子看重的是他的刚强、正义,所以“行行”当是富有正义感、视死如归之意,样板戏里的烈士,大抵是这个样子。诸生又说“侃侃”是喜欢说话的意思,我说那好比我们班的哪位同学呢,诸生说曾布和敏宽,我说虽然有个成语叫“侃侃而谈”,但可不是一般的“侃大山”的意思,怎么也得像诸葛亮舌战群儒才行啊,“侃侃”当是形容说话有条理从容不迫之意,若是将我们班世谦和文瑜同学的风格综合一下,就差不多接近“侃侃”了。世谦说得生动,但过于接近动漫配音风格;文瑜则相反,太像CCTV新闻联播了。诸生于“訚訚”相对陌生,我说还有一种人,境界很高,不需要说什么,大家都敬重他,有人插嘴说是一脸严肃么,我说不是哦,苦瓜脸,一定是修为还不够,修为够了,给人的感觉是如沐春风。
又问诸生何以下接“子乐”二字。诸生答因为学生有个性。我问仅仅是有个性么?敏宽等答是优点。我说这还差不多,子乐,是因为孔子对学生很满意,因为学生优秀而有个性,儒家认为相由心生,凡是有修为有境界的人,表现出来的相一定与众不同,闵子骞、子路、冉有、子贡四位,位在孔门十哲之列,各有境界,孔子深知这几位弟子,看着他们,心里就很愉悦。做老师的,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我在雒诵堂上课,总是心情愉快,便是这个道理。因为我看见你们进步,看见你们因为读书而变化气质,由衷地高兴。拿我们初地班来说,艺霖、锦文、雅琳等人沉稳,世谦、敏宽、曾布、新月等人阳光,文瑜、与同、馨予等人从容,各有各的优点。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句,前三字,诸生未能准确翻译,我看出问题出在“若”字,告诸生此“若”不是“假若”,而是“像”,此三字当译作“像仲由这样的人”。又与诸生讨论“不得其死”,世谦、敏宽颇知子路之死。
讲完两章,已超时10分钟。有同学说今天才读了两章。我说是啊,我们不赶进度,完全看实际情况,不讨论时就多读几章,有讨论的兴致就集中讨论,少读几章也无妨。又告诸生读书方法,读《论语》,要做三样工作:1、背下来;2、逐字逐句串讲翻译;3、讨论探讨文意,尤其是不同章节里的话,哪些内容之间可以相互联系。如此读《论语》,方是真读。
《声律启蒙》,依旧是先过堂,在回讲。过堂,有半数同学起哄,半数要求抽签,最后还是起哄。回讲,大抵很好。提交五字句作业阶段,依旧是馨予、彤彤、星月,最突出。曾布习惯性插科打诨,喜欢山寨别人的句子,一说,大家就笑,倒是增添乐趣不少。
只新教了“下平十蒸”第三段。正音之后,抽签吟诗,而后自由提问。诸生所问,多是典故,集中在“扬子口中飞白凤”、“何郎鼻上集青蝇”两处,乃为诸生详解。重点讲“口吐白凤”是形容人口才好文章好,譬如我们班许馨予张文瑜同学。最后,我又追问诸生“独步”“同登”之意,诸生说一个人散步、两个人登山,我说这是字面意思,还有比喻意义。比喻一个人太优秀,同时代无人能比,可以说“独步一时”;两个人同时参加科举考试,都考上进士,可以说“同登桂殿”。
又跟大家说了一下寒假班的事。目前雒诵堂寒假班报名已然超额,但上下午分布不均:下午班尚有较多座位,可以继续报名;上午班人满为患,但可以优先满足雒诵堂初级班老学员需要。雒诵堂假期课程,与平时课程不相衔接,若大家有别的安排,不参加雒诵堂假期集训,亦不影响正常学期的学习;若大家学有余力,假期没有别的安排,对雒诵堂的课程感兴趣,可以参加假期集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雒诵堂假期课程讲读班的难易程度,以初地班为参考,原则上不接受蒙班同学报名。初地班同学,来与不来,皆无须有太多顾虑。如果有别的安排,譬如围棋集训,不妨先就那边安排,围棋集训结束了,或者开始之先,某几天来雒诵堂上课,我亦接受。因为雒诵堂以老学员为宝,尤其是初级班的。雒诵堂教学的特点,是专业性强,系统性强。参加雒诵堂青少年国学课程,贵在坚持。能从蒙班升到初级班,能够在初级班留下来,都是经过筛选的,雒诵堂的教育有多大价值,就看诸君将来于传统文化能有几分造诣。雒诵堂平常学期课程,以四书与唐诗为主,但仅仅读这些诗不够的,尚须对中国历史及文化有相对系统之了解。所以,雒诵堂今后针对内部学员的假期课程,皆是历史文化专题的。中国历史,是首选专题。今年寒假,专讲中国上古史,从五帝时期讲到西周时期。带大家念课本;我也会讲课本之外的;还需要大家自己去查阅资料,一起讨论。现在就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头一两个探讨专题,一是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二是上古时期的国家形态问题。古书上有一些资料,但还需要用考古学知识填充。大家可以就自己了解的发表意见,共享知识,我会引导大家具体讨论。今年寒假讲上古史,明年暑假,可能就是春秋战国史了。每期,讲一段时期的历史。中国历史专题之外,还会安排说文部首、礼记月令等专题,但这些要等到明年暑期之后。等大家在知识方面有一定储备之后,我会在适当的时期带大家去游学,譬如去曲阜、去安阳、去西安,但更多的是去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