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癸巳秋学期教学手记·初地班2
(2013-09-14 22:51:37)
标签:
少年国学雒诵堂檀作文论语声律启蒙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癸巳秋学期教学手记2
2013/9/14 周六
初地班
教室的座位重摆了一下,可以容纳更多人。到了十三位。数人迟到,且未发短信告知。我跟大家强调,尽可能不要迟到。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来,请务必请假。若无故旷课三次,将从雒诵堂除名。签到的时候,梦熹签完之后,小城要求传给对面的兴烨,而不是邻座的伊如,结果秩序全乱,也找不到签名在哪一页。为此专门批评了梦熹和小城两位,告诉小城不可以在课堂上给别的同学下指令,并且强调雒诵堂有序之传统,或者长幼有序,或者以座位为序,断不可乱。
雒诵堂诵《论语》,以五篇为限。因此,今天只要求从《雍也第六》诵起。诵毕,回讲上次课讲授内容。新讲四章。落实到每一个字的释义。初地班的同学,在字义方面,尚须痛下功夫。“子曰孟之反不伐”章,我反复追问夫子因何称赞孟之反。诸生多对曰孟之反勇敢过人。遂令诸生反复诵读该章,而后强调夫子所赞者,在孟之反谦德可风,有功而不自夸。“子曰不有祝跎之佞”章,告诸生曰此乃夫子之感叹,此章释义,当以朱子为是,何晏为非。“子曰谁能出不由户”章,告诸生此章乃譬喻,夫子旨在告诫门弟子安身立命,须从容中道;又告诸生,弘扬传统文化,须从读书识字始,不可从旁门左道。“子曰质胜文则野”章,以雒诵堂之桌椅为譬,告诸生曰,雒诵堂桌椅皆榆木所制,若不上漆,榆木本色为质,上漆为文。质乃本来本质之意,文乃修饰之意。又以雒诵堂招生标准为譬,雒诵堂招生,首重性情,次重教养。性情为质,教养为文。
《声律启蒙》,上次课讲过的十一真之第二段,要求每人回讲并过堂,全部过关。过堂,以彤彤和星月,最为优秀。新教第三段。该段“冉冉一溪冰”之“冰”在下平十蒸,不在十一真韵。将“冰”改“春”,乃韵义双谐。“日观对天津”,日观乃泰山峰名,宜观日出,此处观字读去声,乃楼观之观,音义双借,方与津对。“万石对千钧”之“石”,今读dan4,古音只有入声。正音而后。诸生抽签诵读。诵读一轮毕,解释字义。由诸生发问,我一一释义。以星月最善问。临下课,以“三峡”为题,要求诸生作对。反复追问,诸生共对出下对二十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