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课程癸巳春学期教学手记11(初地班)
(2013-05-25 22:21:15)
标签:
少年国学雒诵堂檀作文论语声律启蒙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新同学小城带了本《论语心得》来雒诵堂。我很郑重地告诉他下次不要再带来。他说上面有翻译,我说看翻译,最低限度,也得读中华书局本杨伯峻《论语译注》。上课的时候,我又跟所有同学强调:《论语心得》《论语别裁》《笠翁对韵》三部书,不许带到雒诵堂来。《论语心得》《论语别裁》,文字训诂不过关。《笠翁对韵》,连一东、二冬尚且不分,且文字亦不甚雅顺,的是伪书无疑。《声律启蒙》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比《笠翁对韵》靠谱许多。我跟孩子们说,判断一个学堂是否有文化,看他用什么书即可。凡用《论语心得》《论语别裁》者,说明老师不懂文字训诂;凡用《笠翁对韵》者,说明老师不知何为平水韵。雒诵堂是斯文之地,杜绝这三本书。诸君不但不得带此三书来雒诵堂,课后亦不得读此三书。若读此三书,便是自绝于雒诵堂。诸君课后若读,被我知道,将逐出雒诵堂。
我又跟孩子们说,读经典,最好只用雒诵堂提供的本子。不要看带译文的。念译文,没任何意义。我们课堂讲读,是要求诸君动脑筋,诸君不能明白的,自有老师讲解。如果能力实在不济,要看注音本。亦不能不讲究。以我所见,认真讲究的,是王财贵教授注音本。台版的是注音字母本,大陆有绍南文化和一德书院本。
第一节课,诵《论语》前五篇。
第二节课,讲读《公冶长第五》凡六章。“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章,孩子们对历史故事倒是很清楚,可见课外阅读量不小。我跟孩子们说“於菟”是楚国方言,相当于中原之虎。令尹子文之字,即虎。只怕这位兄弟,从小长得虎头虎脑。我又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名,亦是音译,其实也是老虎的意思。所以我老调侃说,您没念过印度老虎的《飞鸟集》么?孩子们大笑。“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章,梦熹为首,说“再”是三思之外,又思。我说那岂不是三加一等于四,要人四思了?此再是两次的意思。孔子是说三思嫌多,两次足矣。我又问孔子为什么说再思可矣?孩子们七嘴八舌,说想多了累。我说我的理解,暂不告诉你们。你们将来仔细体会,真有体会了,可以告诉我。“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章,孩子们倒是能明确说出愚是装傻,梦熹还讲了张九龄被李林甫陷害之事。我说论语里类似的话,多次出现,说明孔子不主张作无谓的牺牲。“子在陈曰吾党之小子狂简”章,跟孩子们抠了半天“党”字,强调吾党不是我党,而是我家乡。又抠“狂”字“简”字“斐”字“裁”字。我说“狂简”,是说年轻人自以为是、志大才疏。“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就好比在座诸君口才很好,又知道很多故事,但有时候道理理解得不够;这就如同你有上好的绸缎,但总不能直接裹在身上吧,得剪裁做成衣服穿才行啊。我又说这章说明三个情况:一是孔子在国外,二是孔子年纪大了,三是孔子想回家办学堂。孩子们都笑,以为最后一句是我说自己。“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章,孩子们把伯夷叔齐兄弟让国、劝阻武王伐纣、不食周粟的三个故事都说出来了,我说这章倒未必和这三个故事有关,只是说不记仇而已。伯夷叔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偶像,孔子孟子屈子都赞美他们,可见一个人是否伟大,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多少权力,不在于他做成多大事业,只在于他的心灵他的人格是否伟大。“子为孰谓微生高直”章,又跟孩子们抠“孰”“或”“诸”几个字,再次强调,论语的义理,可以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慢慢体会,但是常用字的义项必须搞清楚,雒诵堂带大家读四书五经,首先是古典语文教育。“醯”字,有人说是元素。我打趣说,这可不是什么第五元素,而是生活中的第六元素——“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醋”。孔子为什么怀疑微生高之直呢,因为刻意讨好他人的人,太看重别人的赞美,难免会违背原则。
第三课只有四十分钟。孩子们吵着要用酒令抽签吟声律启蒙。我说还是先学新的吧。学完了,大家抽签吟就是了。新教九佳第三段。我未正音之前,孩子们就吟了起来。又用抽签的方式,让中签者领吟,孩子们倒是乐于参与。大致说了一下相关典故。常见的典故,已经难不倒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