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课程癸巳春学期教学手记10(初地班,初天班)
(2013-05-18 21:44:45)
标签:
少年国学雒诵堂檀作文私塾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2013年5月18日星期六
初地班:
齐诵《论语》前五篇。新讲《公冶长第五》数章。文字疏通的时候,方然依旧充当主力。“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章,我问“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和《论语》里哪句话相当。孩子们都能答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我又问,孔子说子贡达不到这个境界,请问孔门谁能达到这个境界。孩子们答:颜回。我说,千万不要忘了还有曾子。“吾道一以贯之”之问答,曾子所说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子贡曰夫子之文章”章,我说此章仍是说根器和境界问题,性与天道,属形而上范畴,过于高深,不是子贡所能了解的,所以不和他说。但子贡后来亦有所成,史记所载孔子临终与子贡之言,基本算是性与天道了。“子路有闻”章,我跟孩子们强调“唯恐有闻”之“有”读“又”。孩子们对章义有费解。我说这很简单,譬如我说声律启蒙好,你听我话,回家就背。可是还没背完呢,你又听我说雒诵堂选唐诗也要背,你又想去背唐诗,可是声律启蒙还没背完呢,于是焦虑了。“子曰臧文仲居蔡”章,孩子们觉得最难,我给孩子们讲蔡为大龟,并讲了上古占卜。“山节藻棁”四字,我说直接当作雕梁画栋理解即可,如果理解不了,直接去故宫看吧。
《声律启蒙》,新教“九佳”第二段,重点讲诗六义、及“造律历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两句的典故。跟孩子们分析“等对差”之“差”字读音:差等义之差,今音cha,在六麻韵;差事义之差,今音chai,在九佳韵。此处第一句“等对差”,是借了别一义项的读音。《声律启蒙》中借音,非止此一处。窄韵字少,借音,往往也是不得已。至于“郑声哇”之“哇”,则两读,六麻九佳皆可。
顺便纠正了上次的一个错误。“孟训文公谈性善”我说文公是朱子,不确。此处文公,当指滕文公。若讲成朱子,是理解成朱子对孟子一书的训释,则“孟训文公”与下句之“颜师孔子”对仗不工。
过堂抽签,引进半坡村酒筹。孩子们乐得不行。主动要求多抽几轮。我也乐得他们主动要求多玩。抽签中招者,要求背一段《声律启蒙》。结果背了好多段。每抽一签,孩子们都欢呼雀跃。仿佛疯子乐队又回来了。
初天班:
齐诵《中庸》。新学第二十章最后一段(博学之以下)。嘉宣、子琳、子彧,各分一小节,做文意疏通工作。略有不畅。我提醒他们,《礼记》文章脉络分明,须将一段作一气读,方可明单句之意。我跟孩子们说,我初读《中庸》之时,颇喜此段,曾经给自己的书房取过两个名字:“五之堂”、“千之堂”,时常拿“人十能之,己千之”勉励自己。
雒诵堂选唐诗过堂,用半坡村酒筹抽签。因为比初地班的同学更明白每支签上诗句的意思,兴致明显更高。抽了好几轮,吟了数十篇诗。一点儿也不觉得累。新教八首五绝,几乎不用讲解。用抽签的方式,又都吟了一遍。初天班念唐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娱乐化。终于达到了我预期的状态。唐诗,尤其是绝句,本不须讲,亦不宜讲,只须反复吟咏。也只有通过反复吟咏,方能得其滋味。初天班的程度,基本可以带着吟唐诗了。如子琳子彧嘉宣美仑者,方可以与吟唐诗。
最后一节课玩诗牌雅戏。志诚未能按时完稿。从心今天有些慢,自己对作品不满意,但技巧其实比从前娴熟许多。新来的润墨也出手不凡。我本只想看看他句子写得如何。没想到子琳点拨他平仄格律,他也大致明白。还跑过来问我吟诗的旋律问题。他是专业琵琶手。来雒诵堂面试的时候,我和他说,你如果对自己的预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高手,而是有文化的一代国乐大师的话,那雒诵堂的课程对你会有意义。这孩子文质彬彬,希望他有缘作雒诵堂弟子。
我跟孩子们说,你们要养成自己保存诗作的习惯,将来可以作为一个纪念,纪念你们在雒诵堂求学的少年时代。今后,我只用手机将你们的诗作拍下来,不再另外录进教学手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