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檀作文
檀作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46
  • 关注人气:1,9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少年国学初级班壬辰秋学期教学手记13

(2012-12-15 23:17:39)
标签:

少年国学

雒诵堂

檀作文

论语

声律启蒙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2012年12月15日星期六

 

虽然是雪后,迟到的同学并不多。好几位同学和家长一进门就看见了满墙的篆书千字文。讲读班和启蒙班都念过千字文,唯独初级班没念过。我说等大家《雒诵堂选唐诗·五绝》念完了,就念一段时间《千字文》吧。兴烨和盈涵,各自拎了一袋子橘子进门,这两孩子把我上次说的话记心里了。盈涵主动跑过来问桌子上的点心能不能吃;又向我请示可不可以念完《声律启蒙》就走,因为她要去参加好朋友的生日聚会;还问我可不可以带一块好吃的糕点给她的朋友。我说当然可以了。经上次课提醒之后,这回大家都很注意理解。想吃点心,会主动向老师请示,并说谢谢。看来在一个群体里,孩子们都很有知耻之心,只要抓住时机,给以适当引导,很容易养成风气。

 

祥泰和珂维,没来上课。疯子吟诵团,少了两位主唱。过堂的时候,气势弱了太多。让梦熹领着大家,齐诵《论语》前三篇。《八佾第三》又新讲了四章。“定公问君使臣”章和“子曰关雎乐而不淫”章,相对容易一些。“哀公问社于宰我”章,重点讲了什么是“社”,并建议大家有空的时候去中山公园看一看社稷坛。“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章,“三归”“官事不摄”“树塞门”“有反坫”,孩子们都不容易理解。给孩子们讲何晏本所引包氏对“三归”的解释,就是娶三姓女。这个“归”,就是《诗经》“之子于归”的“归”,特指女子嫁人。其实朱子力主“三归”是台名,因为有《说苑》为据。但“三归”为台名,不但不不妨碍“三归”原意指娶三姓女,而且可以解释“三归”台得名之原因。曹操筑铜雀台,不是也有金屋藏娇之意么?“官事不摄”,我说就好比做饭请一个保姆,带孩子又另请一个保姆,其实这活一个人干就够了,不必另花一笔冤枉钱。“树塞门”,我说大家可以去故宫、颐和园去看看,就是皇家大门口的照壁。“反坫”之“坫”,从字形看,从土,就知道是个土台子,就好比从前我皖南人家堂屋的条台,本是祭祀时放祭品之用的,反,同返,就是放回去。反坫,就是喝完酒,把杯子放回到坫上去。并和孩子们强调“两君之好”的“好”字,必须读去声。

 

《声律启蒙》,将学过的都吟了一遍,费时太久。新教了《六鱼》的第二段。略微讲了其中几个典故。并强调“八行书”的“书”,指书信,而不是我们读的书。我说华山有个景点叫“韩愈投书处”,并不是说韩愈背了一包书去爬华山,到这里走不动了,把书扔到山谷里。实际上是韩愈太胖,到极险之处,上也不能,下也不得,写了信向山里的僧人求助,僧人将他背下山去。

 

考虑到大家《声律启蒙》念得太累,《雒诵堂选唐诗》,过堂只从第三卷开始。新教了刘方平《春雪》、戴叔伦《关山月》、权德舆《敷水驿》三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