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课程讲读班壬辰秋学期教学手记13
(2012-12-15 22:33:43)
标签:
少年国学雒诵堂檀作文中庸唐诗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2012年12月15日星期六
晚上的课越上越随意。上次课说好的,《中庸》过堂,从年龄小的开始,每次两位。但是美仑一进门就说这星期太忙,没有好好念,要求下次课再过堂。我说那就子彧、子琳先来吧。子彧、子琳说我们先念一遍,好不?我说那就大家一起念一遍。念完了,我说子彧、子琳就不用过堂了。因为上课之前,你们背了一遍,我听见了。新教了《中庸》第十三章,对孩子们来说,有点儿难。引《诗》“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说是拿着斧头,上山砍树枝做斧头柄,是比照着手里的斧头柄看。“睨而视之,犹以为远”,孩子们还是觉得费解。我说就好比写字,你们好几个人都在练书法,练字的时候,是对着字帖写吧,但是写完了,你们看看自己写的,跟字帖上的,是不是还差好远呢?子琳问为什么是“睨而视之”,我说只能用眼睛的余光看斧头柄,如果正眼看斧头柄而不是斧头刃,只怕砍到的是自己的腿了。“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四句,我说朱子强调,当于“子”字下断句,我则在“父”字下断句。讲完一章,我问要不要再念一章,美仑说不要啊,我说那好吧,今天就学一章,不给大家太多压力。
第二节不再读《古文观止》,改吟《雒诵堂选唐诗》。我说这样做,一是为了让大家上课更愉悦,二是进一步提高诗歌鉴赏和写作水平。《雒诵堂选唐诗》,本于王渔洋《万首唐人绝句选》。唐人绝句,最是浑成流转,有风华绝代气象。初学诗者,亦多读。因为讲读班读过整本《千家诗》,所以不作讲解,只要求吟诵。大家一起吟了前两卷。我让大家各自选自己喜欢的诗,再依次吟出来。并说下次课过堂,就是背诵自己选的诗。景琦没有选自己喜欢的诗,我说那你就把《千家诗》中出现过的五篇背下来吧。志诚只选了一首王维的《斤竹岭》。美仑选了李益《鹧鸪词》、王涯《闺人赠远》、卢照邻《曲江花》、刘长卿《春草宫怀古》、温庭筠《碧涧驿晓思》、王维《鸟鸣涧》。子彧选了苏珽《汾上惊秋》、卢照邻《曲江花》、戴叔伦《题三闾大夫庙》、温庭筠《碧涧驿晓思》、王昌龄《送张四》。子琳选了刘长卿《春草宫怀古》、温庭筠《碧涧驿晓思》、王维《萍池》、王昌龄《送张四》。嘉宣选了李益《鹧鸪词》、卢照邻《曲江花》、张祜《玉树后庭花》。读王维平起式五绝时,特意提醒大家《鸟鸣涧》、《萍池》二首皆出现三平尾;《斤竹岭》、《茱萸沜》二诗皆出现“檀栾”一词,我问是否有人记得这词什么意思,都说忘了,我让孩子们自己去书架上取工具书来查,并建议回家最好自备《辞源》和《王力古汉语字典》。
留了整一个小时写诗。题目是咏雪中竹,或者分咏雪、竹,或者雪天四唱。并提出一个新要求,诗写完了,要用毛笔抄出来,在八行笺上用小楷抄。
子彧20分钟完稿,一次性通过。子琳也较早完稿,且写得漂亮。嘉宣按时完稿。美仑说不在状态,诗的后两句怎么也不满意,在大家的建议下改成分咏雪、竹了。景琦和志诚,按时完稿。
没想到大家很爱用毛笔,一个个兴奋得不行。子琳写毛笔的时间最长,提笔就写,有模有样。写完了还说,第一遍写得不好,如果写第二遍,一定会好多的。子彧练了几个月,还是有些怯。景琦写了一年,不太怵。嘉宣写得最认真,无论大家多吵,都能沉得住气。志诚说以前写过,也敢写。美仑几乎没写过,写了一遍,自己不满意,又写了一遍。一个劲地喊,我的字怎么这样丑啊。又说好像比子彧的字好看耶。我在一边说,你咋像写钢笔字一样捏笔呢,还有,要把腕子竖起噻来,笔也要立起来啊。
看来大家对用毛笔在八行笺上抄诗,很感兴趣。孩子们在写的时候,都说要用繁体字吧,我说那是当然啊,于是一个个地查繁体字怎样写;又都发现布局是个技术活,各自想自己的招。我跟孩子们说,学国学,要养成写毛笔字的习惯,必须会写繁体字。
附录作业于下:
子彧,咏竹:
风疾枝难折,戴银色欲明。若非霜冷日,疑是著春英。
子彧,咏雪:
回照素笺犹自寒。馨香何处只空传。枯藤半壁流云满,坐看散花迟落肩。
嘉宣,雪中竹:
雪中寒碧映檀栾。青翠涟漪江曲叹。耐冷凌云紫竹劲,出尘绿叶几人看。
美仑,分咏竹雪:
昨夜檀栾映翠色,今朝梅蕊笼银毡。(笼字三平,宜换一入声字)
景琦,雪天四唱:
阳春白雪梅花地,破晓青天碧叶风。(似不若作梅花笛。)
志诚,雪天四唱:
如霜白雪冷无尽,似海蓝天碧有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