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少年国学初级班壬辰秋学期教学手记11

(2012-12-01 22:12:30)
标签:

少年国学

雒诵堂

檀作文

论语

声律启蒙

杂谈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2012年12月1日星期六

 

搬到新教室的第一课。虽然找起来有些费力,但九点十分,该到的人也就差不多到了。上午的讲读班是不折不扣的亲子班,屋子里坐满了人,显得颇是热闹。看见东边一长条素墙空在那里,大家都说该贴点儿东西。我说贴了一晚上的篆书千字文,可惜全掉下来了。壁纸上贴不住东西,双面胶不管用。又不想用图钉。

 

《论语》集体过堂,诵前三篇,低年级的男生将《声律启蒙》疯子乐队精神延续下来,一个劲地敲水杯,诵读的声音也比往日高出好些分贝。又新讲《八佾》篇五章。两章关于谛祭的,讲了一下什么是谛祭。“弟子既灌而往”章,朱子主谛者,祭帝之所自出也,以鲁谛祭文王于周公之庙为不合礼,故自既灌而往不欲观。何晏则以合祭先祖为谛,鲁人跻僖公,失昭穆之序,孔子以为不合礼,故自既灌而往不欲观。朱子、何晏所解谛祭虽异,但“灌”为谛祭第一程序则同。所谓“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好比奥运会看了开幕式就不再往下看了,或者CCTV一频道,刚听见“现在是新闻联播时间”,就调台看动物世界。“或问谛之说”章,我问孩子们“子曰:‘不知也’”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孩子们听我一问,纷纷说是假不知,我又问为什么孔子知道却要说不知呢?这便是为尊者讳,因为谛祭是鲁国国君之事,孔子是鲁国臣子,不便直接批评。讲“指其掌”,我让大家看自己的手掌,兴烨说我看见一块绿色,我说你是绿巨人,恰好兴烨穿了绿棉袄,大家狂笑。我说“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就是说好比看自己手掌上有什么一样,一目了然。为什么孔子说“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乃因谛祭为礼之大者,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故有此说。“王孙贾问曰”章,“贾”字我念jia3,珂维说他们老师念gu3,我说这个两可吧,朱子未注此字字音,古人以此字为名者甚多,汉初有陆贾,《赵氏孤儿》有屠岸贾,念gu3,字音莫非从京剧来?“与其媚于奥也,宁媚与灶”,我说这句是当时的俗语,相当于现在的俗语“县官不如现管”。“奥”,指堂屋的西南角,亦指屋子的深处,现在还用“堂奥”一词。“获罪于天”,何晏以天为君,其见也小,朱子则以为天理,所见为大。夫子之意,我既不巴结你王孙贾,也不谄媚你卫国国君,有天地良心在。“子曰周监于二代”章,多训“监”为视,我说此为通假,通“鑑”,“鑑”者,铜镜也,“监于二代”,即以夏、商二代为镜子,为借鉴。讲“郁郁乎文哉”,给孩子们说了一下“都都平丈我”的故事。今之为私塾者众,多“都都平丈我”之徒。政府亦有意推儒学,恐亦皆“都都平丈我”辈。此辈适足以毁传统文化耳。我辈出,斯文方始不坠于地。

 

《声律启蒙》集体过堂,吟了整整前五篇。好些同学吟到最后都没力气了。珂维、梦熹、兴烨当选主唱。新教《五微》第三段。讲了“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两个《汉书》的典故。告诉孩子们“尨也吠”“燕于飞”“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都是《诗经》的语典。并强调“燕燕于飞”的“于”字繁体不可写作“於”。顺便讲了雍正帝继位“传位于四子”的不可靠。提到康熙、雍正、乾隆的年纪,说康熙、乾隆都算长寿,雍正不长寿,是累死的。孩子们讨论最长寿的人或多少岁。我就讲了彭祖,突然就讲到了《逍遥游》,给大家讲了一段《庄子》,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眼睛瞪得圆圆的。

 

《雒诵堂选唐诗》集体过堂之后,只讲了一篇《哥舒歌》。给大家讲哥舒翰夜袭石堡屠城的故事。孩子们很喜欢。于是将当时唐蕃关系以及相关历史讲了一遍。我说“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两句是写实,“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两句是吹牛。哥舒翰屠石堡之前,唐蕃双方打的是防守战。丢了石堡城之后,吐蕃被激怒,战争级别骤升,从此大唐西疆年年告急。所以李白写诗,批评哥舒翰。我说这诗的作者,书上标的是西鄙人,也就是西边边疆的老百姓,但有个说法是高适。我更相信是高适写的,因为这诗实在太好了,除了高适,别人写不出来。高适为什么不说是自己写的呢?因为这是给哥舒翰拍马屁。高适的身份是哥舒翰的秘书。秘书写诗说自己领导多牛,当然不如老百姓说领导英明神武。所以高适就说这诗是老百姓歌颂哥舒大人的。我说夜袭石堡的事,《资治通鉴》记得很清楚,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读。又跟孩子们说,要想了解中国历史,可以读《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如果觉得困难,可以从《东周列国志》一类书入手。

 

盈涵和卓雅两个小丫头以前就认识,坐在一起不专心听讲。第二节将她俩分开,一个在子誉左边,一个在子誉右边,她俩还是闹。我就要求她们继续换位置,尽可能离得最远。她俩都要坐离我近的那个位置,争得一塌糊涂,我怎么说都不听,差点儿把我惹急了,好在大家建议猜拳,她俩倒都愿赌服输,结果盈涵坐到最远处了。这两丫头简直是春香闹学。发现雒诵堂的新生,好些不懂谦让。雒诵堂的老同学,则个个谦让有礼。这大概也是熏陶的结果吧。

 

家长们反映,教室大了,坐得远,不太能听清讲课。初级班的家长咋都这样好学呢。又提议我开成人班,讲《老子》《庄子》或者大家感兴趣的。我说现在有了专用教室,倒是可以开。但人太少了没气氛,怎么也得有四五个人才合适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