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初级班壬辰秋学期教学手记05
(2012-10-20 23:01:26)
标签:
雒诵堂少年国学檀作文论语声律启蒙杂谈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2012年10月20日星期六
两位同学学校有活动,一位同学跟妈妈参加吟诵学会的活动去了。新来一位同学。八个人上课。第一节课学《论语》,先齐诵了一遍《学而第一》。开始学《为政第二》。虽然有半数同学念过《论语》,但字音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今天的课,程序上稍有调整,我先逐章给大家诵一遍,并提醒里头的关键字音。强调了“众星共之”之“共”念“拱”,“道之以政”之“道”念“导”,因为这两个字都是通假。重点强调“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的两个“养”字读法不同,前者念去声,是敬辞;后者念上声。并告诉孩子们“有酒食先生馔”的“食”念“si4”。初级班的孩子,古文阅读能力有限,历史文化知识也相对贫乏。第一章的“北辰”,有些孩子根据自己手上的本子,说是北斗星,我说是北极星,是北部星空紫微宫的中心,对应人间的朝廷。我说杜甫有两句诗“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孩子们摇头表示没印象,我说讲读班的子琳一定知道这两句诗,因为她自己念杜诗。第二章的“诗三百”,孩子们说是《唐诗三百首》。我说孔子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人,唐诗不早于公元七世纪,《唐诗三百首》是清人编的,莫非孔子往后穿越了二千多年?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诗经》,《诗经》三百零五篇,取其成数,称《诗三百》。因为《诗经》过于权威,所以清人选唐诗,不编唐诗二百首,不编唐诗四百首,编的是唐诗三百首。第三章的“道”字,有人说是道路,我说念“导”,根据这个音组词,孩子们说领导、引导,我说读文言文,往往先要学会组词,用现代汉语的两个字,来替代文言的一个字。孟武伯问孝章,我说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孟懿子就曾向孔子问学,孟武伯年纪偏小,孔子的答复是专门针对少年人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说好孩子除了生病,没有什么让父母担心的,譬如讲读班的子琳,什么都让爸爸妈妈放心,她妈妈只担心她近视会不会加深。我问大家,你们有没有作业写不完,让父母担心的?有没有到处乱跑,让父母担心的?课间的时候,梦熹和敏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梦熹的妈妈找了半天,找不见,很担忧,我把他俩找了回来,问他们怎么念的“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问梦熹知不知道妈妈找不到他很担心。并要求大家课间只能在院子里玩,如果自己和同伴去洗手间,没有大人陪同,必须事先告知家长或老师。
第二节课学《声律启蒙》。孩子们果然更喜欢《声律启蒙》,读书声嘹亮许多。先让大家一起吟诵了《一东》和《二冬》部分。新学了《三江》。重点讲解了其中的典故。孩子们对历史故事倒是蛮熟悉。七嘴八舌地在一起说牧野之战、项羽灭秦,眉飞色舞。试了几个两字对,还不是太理想。
第三节课学《雒诵堂选唐诗》。这次课开始,要求标韵部。我先诵一遍,让孩子们圈入声字、标平仄、标韵部。敏宽和梦熹两个助教,分别帮助自己一排的其他同学。他们两个倒是蛮有耐心,手把手地教同学们如何使用雒诵堂本《声律启蒙》所附录的《平水韵常用字表》。
梦熹最近很迷艾派德。一下课就玩,孩子们都围在梦熹身边,一起玩。上课的时候,我专门跟梦熹说了,以后只来在来上课和回家的路上玩,课间不许玩。一是玩多了,伤眼睛。二是大家都围在一起玩,太过兴奋,注意力回不到课堂上。珂维带了铁环来,课间滚了一会儿铁环。我动员大家一起玩,并跟孩子们说,课间要多户外活动,下周可以多带一些课外玩的玩具来。祥泰说可不可以踢足球。我说如果你要踢球的话,先找爸爸妈妈要500块钱放兜里,一脚球踢碎了茶馆的玻璃,立马赔偿。大家听了都乐。珂维的铁环玩得很棒,盈涵、兴烨都很喜欢玩,但是不太能滚得起来,我跟珂维说你要做好教练啊,负责教好同学们。梦熹说自己也会玩这个。我说干脆你们下周比赛吧。在紫竹院澄碧山房上课,最大的好处是课间户外活动的空间足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