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少年国学课程壬辰春学期第九课教学手记

(2012-04-22 00:26:25)
标签:

少年国学

雒诵堂

檀作文

吟诵

诗钟

千家诗

大学

对联

杂谈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奕周请假。其他几位几位都来了。看来我上次课说的过堂深入人心。小兵没有背《大学》,让妈妈给我打了电话,才敢来上课。

 

小兵和嘉宣来得有些晚。孩子们说还是等大师兄和小师妹一起读书吧。景琦、梦熹、敏宽三个年级稍低的,对着字墙诵《千字文》。篆书他们虽然不认得多少,但《千字文》背得烂熟。我跟孩子们说,以后来得早的同学,就诵《千字文》,一边认篆书。美仑翻看《小学语文·国学》,看到景琦梦熹的名字,问述之老师是谁啊?子琳说你咋连这个都不知道啊?檀老师不是字述之嘛?美仑说那雒诵又是谁呢?子琳说是老师的号啊。古人有名有字有号。我笑着跟美仑说,你可以字子奂。美仑说我们同学都叫我小美。孩子们便开始讨论字号的问题,说我们是不是都要取字和号啊。子彧说字要长大才取的。我说古人是弱冠朋友字之。等你们二十岁了,再取字吧。

 

第一节课学《千家诗》。念了七律部分的前三首:贾至《早朝大明宫》,杜甫、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依旧是独诵、齐诵、独吟、齐吟四个环节。独诵之后,圈入声字、标韵部和平仄。低年级的敏宽和梦熹圈入声字和表平仄过于积极,往往事先标好。高年级的刚开始考虑平仄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报平平仄仄平平仄了。齐诵之前,疏通文意。一联一联地讲,主要讲典故和词语。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有些孩子们说去过大明宫遗址,我说我也去过呢。“银烛朝天紫陌长”,旧注“银烛,月光也。”明显不对。“朝天”一词,子琳子彧知道“天”既指上天,亦指天子。我跟孩子们说颔联“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是承首联对句“禁城春色晓苍苍”而来。孩子们不懂“青琐”,我说是宫门中锁样装饰图案。故宫大门上的铜钉亦是类似装饰。子誉知道宫门有九九八十一颗铜钉。我说东华门只有八八六十四棵铜钉,因为此门供太子出入,储君礼制降一等。美仑问那妃子的门上几颗铜钉啊?颈联“剑珮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子彧说大臣可以佩剑上朝么?我说这只是表达的传统,剑珮、衣冠,泛指文武群臣。美仑问尾联“染翰”一词什么意思,我说你就理解成把毛笔放在墨池蘸墨好了,是指写文章啊。杜甫《和贾舍人早朝》诗,美仑又问舍人是什么,其他几个孩子说老师上次课就讲过啊,中书舍人,也就是皇帝的秘书啊,帮皇帝起草诏书呢。首联出句“五夜漏声催晓箭”,子琳问“催晓箭”是什么箭,我说五夜就是五更,天很快就要亮了,箭是说光阴似箭。对句“九重春色醉仙桃”,我说这里的“仙桃”可不是《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偷吃的仙桃,而是说桃花啊。杜甫同学太激动了,脸色发红,像是盛开的桃花。几个女生立马起哄说,就像子彧同学的脸色一样啊。颔联出句“旌旗日暖龙蛇动”,有人问什么是“龙蛇”,我说不是念过“砚中旗影动龙蛇”吗?孩子们说原来是说旗帜啊。颈联“朝罢香烟携满袖”,敏宽说把香烟放袖子里,会烧起来的。我说这是香烧出来的烟气,不是现在的香烟啊。尾联“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孩子们不大懂。我说丝纶是形容皇上金口玉言,跟丝纶一样美好。贾至是中书舍人,他父亲也曾经是中书舍人,父子两代都是皇上的秘书,所以是“世掌丝纶美”。“凤毛”即凤毛麟角,比喻才华少有;但又有另一层意思,南朝谢凤和他儿子超宗都擅长写文章,梁武帝萧衍夸奖超宗说“殊有风毛”,是说像他爸爸呢。杜甫写诗,喜欢双关。王维《和贾舍人早朝》诗,首联“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我跟孩子们说这里的“鸡人”和“尚衣”都是官名:“鸡人”是皇宫里报时的,鸡叫了,得给皇帝报时。“鸡人”带绛色头巾,皇宫里唱更,以铜签掷地,有金石之声。“尚衣”是管皇宫穿衣的。颔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孩子们倒知道“阊阖”天上宫殿的大门,用以指皇宫大门,亦知万国指诸侯,还能讨论唐代朝廷有少数民族官员。对“冕旒”的形制讨论更是热烈,子誉说她们同学演戏,里头有皇帝,就带“冕旒”,但是“旒”把四面都遮住了。子彧说不对吧,只能前后有“旒”。又讨论“旒”有几根,子誉说九根吧,我说印象里是十二根。颈联“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仙掌”一次,子彧马上吟出“仙人掌上玉芙蓉”一句,说老师讲过的,是仙人承露盘。尾联出句“朝罢须裁五色诏”,孩子们问什么是“五色诏”,我说天子的诏书啊。社稷坛不是有五色土嘛?小兵说我们学校就有五色土。子誉说我念的幼儿园就叫五色土幼儿园。我问孩子们五色土是哪五色,象征什么。孩子们迷糊。我说想一想《幼学琼林》里的四象啊。嘉宣、子琳等念过《幼学琼林》的,马上想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念完了三首诗,加上上次课学的岑参《和贾舍人早朝》诗,我让孩子们自己比较,说说最喜欢哪一首。有喜欢岑参的,有喜欢杜甫的,有喜欢王维的。万老师说王维的,适合做纪录片脚本,可以情景再现。我跟孩子们说王维、杜甫、岑参都是盛唐第一流大诗人,他们三个人和中书舍人贾至上朝诗,只可能在某个特定时间内,你们觉得应该在什么时候呢?子彧说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吧?我说对啊。这诗毫无疑问写于唐肃宗光复长安之时。杜甫时任左拾遗、岑参时任右补阙,王维官太子中允。因为是光复故都之后的作品,新君肃宗终于在首都上朝,群臣都很激动,那气象好比开国大典,因此几位诗人的作品都写得雍容华贵,且有万象更新之气象。我说这四首诗写得都好。我个人更喜欢王维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此真大气象,非王维那样身份道不出。虽皆为当时一流诗人,但身份之贵,首推王维。此等气象,他人之口道不出。这次读千家诗七律,打破了以往的平起式、仄起式分开来学的惯例。因为七绝、五绝、五律学完之后,孩子们对吟诵调已经很熟悉,不需要再强化平起式、仄起式了。而《千家诗》七律颇有同题唱和之作,宜作风格之比较。

 

第二节课学《大学》。因为上次课就讲过要过堂的,自然要兑现。孩子们长幼有序,各自背了一遍《大学》首章,只有小兵低着头说我不会。其实那么多师兄师姐背过之后,她听都听会了。只是因为太诚实,承认自己在家里没背吧。我跟孩子们强调,我知道他们都很忙,但每次《大学》,我们只学二百字左右,必须背下来,每次上课,我都要求过堂。如果《大学》学完了,但还没有背下来的,下学期就不必再来讲读班了。读《论语》的时候,没做这个要求。是因为大家起点不一样,有一半以上的人是中途加入讲读班的。现在读《大学》,大家在同一个起点,所以同样要求。新学了传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短之又短,因多是引用《尚书》《诗经》文字,所以很详细地帮大家疏通了一下文意。传之首章,“克明德”之“克”是能的意思,强调的是自觉。“顾諟天之明命”, “顾”是时时顾念;“諟”同“是”,指示代词,此的意思;“天之明命”,即上天赋予我们灵魂的光辉美德。“克明峻德”之“峻”,是崇高、伟大的意思。引了《尚书》里的三句话,然后做一总结“皆自明也”,强调修身在于自觉自明。这亦是议论文写作的典范。传之二章,“作新民”,朱子云“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窃以为此“新民”仍系指吾人自己而非他者。“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我说“百日维新”之“维新”即从此来。旧邦,是指有着悠久历史。这八个字,演讲的时候非常适合用。子琳说“无所不用其极”一般是说干坏事啊,我说确实如此,但行善亦可如此说。考虑到孩子们回家后不一定有时间念,课上让每个同学领读了一遍,最后又将上次课与本次课学的,合诵了一遍。十遍下来,估计孩子们有些印象了。小兵念的时候,蛮认真。

 

最后剩了三十分钟写诗。

低年级的对对子。梦熹、小兵、敏宽表现都不错。“芍药”,孩子们居然能对“芙蓉”,我大为惊艳,询问之后,方知是子琳对的。小兵对对对子尤其用心,精益求精。“甜蜜”,对的“苦瓜”,亦是正解。我说还可以对别的,又想了半天。还说要回家再想。

高年级的集体偷懒,我让写《送春》,他们要求写诗钟,我说那就分咏海棠和春雨吧。美仑问海棠冬天开是夏天开啊,景琦翻书找海棠是什么样子。我说你们两个不要写了。写诗一定要写最熟悉的内容才行啊。子彧说那就分咏雨和暮春吧。依旧是子彧写得最浑成,其他几个人的都被我责令修改。我跟孩子们说写诗不但要用脑,更要用心,要把自己最深的印象写出来。子誉犯了题字“雨”,又觉得换别的字不好,纠结了半天,最后说老师我还是把题目改成“风雨四唱”,结果风雨皆在第五字,我说这叫五唱啊。诗钟作业如下:

子琳“分咏雨·暮春”:润雾萧然曾遍野,沾襟悲切不留君。

子彧“分咏雨·暮春”:青霖曾伴飞花谢,碧水常随落絮流。

美仑“分咏雨·暮春”:悬珠洒陌垂花帻,飞絮随风缀清池。

子誉“风雨五唱”:两枝绛雪风吹散,一朵素莲雨润开。

景琦“海花四唱”:无边大海河流入,垂死野花小路旁。

只有师兄嘉宣坚持写诗。

嘉宣《丹橘》:一树橘如金,清香闻玉音。经冬存铁骨,不改岁寒心。(十二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