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雒诵堂国学启蒙课程壬辰春学期第八课教学手记

(2012-04-15 23:49:13)
标签:

转载

小朋友们很喜欢古琴的声音。也很喜欢篆书千字文字墙。

雒诵堂国学启蒙课程壬辰春学期第八课教学手记

2012415星期日

糖糖的妈妈不在北京,因此不能送她来上课。

小兵、和马、麦麦一起先到,一来便开始研究东面墙壁上贴的篆书千字文。和马同学的观察力很强,定睛看了会儿说,“老师,为什么这上面有重字啊!”果然,“剑号巨阙”的“巨”和“臣服戎羌”的“臣”长得一模一样。

小麦自从周五我们去家访之后,发奋读书,学习面目焕然一新,在家念了九遍书。一来便跟我讨小红花。

翊博今天是妈妈送来的,送到之后,翊博的妈妈就走了。翊博对桌上的古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似乎都没在意妈妈的离开。我问翊博在家有没有念书啊,翊博很羞涩地说,每天都有读一遍。

小多今天又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据小多介绍是一条小鱼儿,翊博看到后说,“这只小鸡好漂亮,我好喜欢,可不可以把它带回家啊?”小多妈妈说,小多现在每天在家里都挖空心思给我们准备各种各样的礼物,俨然成为了手工妞。檀老师说,小多应该改名叫多吉宝大师。问小多有没有念书,小多顾左右而言其他,小多妈妈说,在家里新书一遍都没读,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哦。小多说,晚上不听我的吟诵录音,就睡不着觉。这也是我的问题,新课录音一直没有时间录,这些日子要加紧多录一批出来。

檀老师对翊博同学特别有耐心,一会儿帮他倒水,一会儿又给他找纸笔。翊博小朋友是一个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的小朋友。看见我的古琴,就问,“老师,你可不可以教我弹这个。我好想让我妈妈也买一张琴放在家里啊!”然后一下课,就巴巴地跑来摸琴,连零食都忘记了吃。

今天上课的次序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第一节课学习《千家诗》。先复习学过的八首五绝,大家居然都烂熟。尤其是三岁半的小多,别看她平日里念叨最爱《弟子规》,其实她的千家诗学得也好着呢!看来对于这群小孩子来说,五绝是很好掌握的。然后又新学了两首五绝《春怨》、《左掖梨花》。每当念“打起黄莺儿”这句,孩子们都很高兴地敲打自己的小嘴,好像自己就是小黄莺。我教大家“儿”要念“ní”,这样才押韵。学《左掖梨花》的时候,让大家说说自己见到的花儿,小兵说她家楼下有梅花,我说,你家门前的海棠开得多好啊,可是哪里有梅花呢?小兵说看见了一树粉红色的花,我说,那恐怕是榆叶梅吧。小兵说,榆叶梅,它名字里都“梅”字了,怎么不是梅花啊。我说,榆叶梅、美人梅,虽然名字里都有一个“梅”字,但是都不是梅花,北京赏梅要去中山公园的梅园,那里有真正的梅花。小多说她家种了好多柳树,她前几天还亲手种了一株,我问小多,你种的柳树有多高啊。小多比划了一下,刚刚到自己头顶。和马看见了说,你这不叫种柳树,应该叫插柳条才是。

孩子们喜欢上课,有一半原因是冲零食来的,因为平日在家中,都不能敞开了吃,只有周日下午,才是零食解禁日。我们制止不住,只好把零食换成了黄瓜和香蕉,蔬果多吃点,没有关系。至于孩子们带来的零食,则先收缴,等到下课了,作为奖励分发。结果一下课,小多便跑到客厅里,找妈妈:“妈妈,我好饿呀。”小多妈妈说:“从进屋到现在,你的嘴就没歇过,这么小的肚皮,是有多能装啊!”

第二节课要学《千字文》了,檀老师引导大家指读东墙的篆书千字文。小多、麦麦和翊博读得十分带劲。前四段大家都能很流畅地念下来,当然小孩子哪里认得这些篆书,他们完全是背下来的,所以这需要对学过的内容倒背如流,才能指读篆书。两位助教同学在津津有味地看带来的小人书,而三位小小孩则在檀老师的带领下,将千字文吟了一遍又一遍,我在一旁给孩子们用古琴伴奏,倒也其乐融融。不觉间,便将千字文吟了很多遍。小麦下课问我要小红花,我问,你应该得几朵小红花啊?小麦说,“十朵”。看来小麦一直在心中默默记下了念书的遍数,且记得很清楚呢。

学习新课的时候,小兵、和马的小人书终于读完。两人也自觉自己落后大家很多,于是很快进入读书的状态,积极要求领诵。尤其和马同学,念书相当卖力气。今天学了千字文的第五段,乐殊贵贱到好爵自縻。翊博不光前四段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连新学的第五段也念得很熟,看来翊博的父母在家中没少花功夫。于是我便让翊博也带大家领读了好几遍。

课间的时候,两位助教同学PK识读篆书千字文,小多在一旁观战,乐得手舞足蹈,还不时帮两位助教念上两句。

第三节课弟子规所剩的时间不多,加之上次课学的“信”这章太长,孩子们还不是很熟,于是便以复习为主。以往上到最后一节课,大家都累了,读书的声音就渐渐低了下去,今天则相反,大家吟弟子规吟得越来越带劲,不知道是不是跟加了古琴伴奏有关?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