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课程壬辰春学期第八课教学手记
(2012-04-14 23:21:00)
标签:
少年国学雒诵堂檀作文千家诗吟诵诗钟大学杂谈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2012年4月14日星期六
美仑妈妈带了她的朋友郑女史来雒诵堂。郑女史在央视国际频道工作,想做一期少年国学教育的专题。郑女史说可能要到雒诵堂录像,并采访某几位同学。我说录像和采访皆可,但雒诵堂充分尊重每位同学的自主权,是否参与录像并接受采访,须由每位同学自己作主。上课之前,我跟孩子们说了这事,让他们自己考虑,并回家征求父母的意见。初步商定下个月录像。主持人据说是外国人,可能会英语提问。小兵在美国呆过四年,河马在美国呆过五年,估计没啥问题。嘉宣是国际学校的,也很自信。我们向郑女史推荐了家有春夏君在德国的少儿读经教育,可惜的是郑女史的节目五月份要制作出来,估计赶不上拍可爱的小春子同学。
第一节课开始得有些晚。第一次学七律,花了半个小时时间。敏宽说,老师,我们学这一首诗就用了半个多小时呢。我问敏宽,你背下来了没有?敏宽说没有。我说那你还要再学半小时。学的是平起式,岑参《和贾舍人早朝》。奕周读了一遍,我让大家圈入声字、标韵部和平仄,都很轻松搞定。嘉宣用七绝平起式的调子吟了一遍,也没问题。考虑到五律学得太快,七律刻意控制了一下节奏。让喜欢吟诗的,各自吟一遍。然后问他们喜欢哪一联。又合吟了一遍。问他们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梦熹说好美。敏宽说优美。子琳说富丽华美。子彧说用字讲究。我说富丽华美,用字讲究,这就是台阁体。未必有多少情感,并不抒发什么,但写起来,富丽堂皇,用字考究,见气度,显身分。我跟孩子们说,你们写诗要切记身分,你们是在雒诵堂念的国学,处处要以文化人身分自处,写诗用字用词,不可滑,不可俗,尤不可贱。我跟孩子们说,岑参这首诗,其实只是写帝都和暮春,帝都要有帝都的排场。这就好比央视一频道或国际频道播的首都宣传片,要拍故宫的红墙黄琉璃瓦,要拍长安街宽阔的街道。如果你不拍这些,而去拍正在拆迁的小胡同,那就不对头了。又跟孩子们说,盛唐诗人是分三批登上诗歌舞台的,王维成名早,是第一批,李白是第二批,杜甫和岑参是第三批。后一批诗人必须跟前一批较劲,必须想办法写得更好。青年时期的岑参和杜甫,极其重视写诗的技巧。此篇可见一斑。
第二节课,先习静。好久没习静了,孩子们有些怀念。只有河马习静功夫稍弱一些,但上课表现已经好很多。
我跟孩子们说,《论语》虽然念完了,但多数人并不过关。学前班的泊宁和亮仔,《论语》念得很熟;首师大良乡校区的大一新生,有好几个能背《论语》。雒诵堂讲读班的,因为是体制内中小学生,平时学业太重,用来背诵《论语》的时间太少,所以背得不熟。因此,多数同学都有必要回炉。6月23日至7月8日,将有四位从德国来的台裔小朋友到雒诵堂专门学习《论语》。如果大家有时间,也可以一起来学。
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大学》读本,拿过来给我看。我说凡是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本,无论哪个出版社的,都可以用。问题只在于可能会有错字。而各种经典诵读本,凡是王财贵体系的,都不宜用。还有某社出的傅佩荣注译本,也不能用。因为他们的底本都用的是《礼记》本,而非朱子本。如果用《礼记》本,就根本不必把《大学》《中庸》单独拿出来读,放在《礼记》里读便是了。单独拿出来,便应用宋儒四书体系。四书体系的《大学》,乃朱子据程子所定,重新编次,并另补一章,更成体系。港台一些提倡经典学习的人,多属乱炖体系,儒道不分,一无所守。殊不知门户不可无,无门户,即无家法。治国学,无家法,基本等同胡来。
雒诵堂用的是《宋本大学章句》。我让孩子们数每页有几行,每行有几个字,孩子们说八行、十五字。我说这就是八行十五字本。底本是宋本,藏在国家图书馆。孩子们看到没有标点,有些畏难。我说不用怕,我带大家读,以正文为主,听我诵读的时候,自己加标点断句即可。一节课,学了《大学》的首章。跟孩子们反复强调什么是三纲八目。“明明德”,我说后一个明是形容词,“明德”既是光明无比的德性;前一个“明”是动词,是使之明。主体是我们自己,“明德”的榜样固然是先贤,但终要我们自己明白才行。若此德性不能扎根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则与我们毫无关系。“新民”二字,我说“民”即是“人”,但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首先要做好的是自己。“新”即“自新”。孩子们不大明白何者为“新”。我说刚才央视的郑阿姨问你们,学了一年国学,跟没学之前有什么不同,自己觉得有什么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新阿。若是来雒诵堂念了一年书,一点儿变化都没有,便是白念了,也不必再来。“在止于至善”,子彧说就是把至善当最高目标吧?我说是啊。我跟孩子们说,性善是儒家最根本的判断。孔孟程朱,一脉相承,便是因为性善论。至于荀子,压根儿就不是儒家。读“知止而后有定”六句,孩子们发现句式相同,且顶针而下,一下子心理就放松了。我说《大学》不难念吧?经书的文章写得好吧?孩子都说是啊是啊。“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说下文便是说“八目”的先后关系。讲八目先后关系的两小段,孩子们扳着指头数,发现果然是“八目”,一段反着说,一段正着说,我说这就是古人写文章的方法阿,要好好体会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说“修身”两个字重要。儒家学说,归根结蒂,就是“修身”二字,大家要牢记在心。我问孩子们“修身”,到底修什么?孩子们各有答案。我说要明白修身可不是锻炼身体啊,所修的是我们的“心”,要正心诚意,止于至善,方是修身。
读完《大学》首章,我跟孩子们强调只有205字,无论如何,这星期都要背下来。下次课要一个一个地过堂。
第三节课写诗。景琦、河马、梦熹、小兵、敏宽对对子。敏宽不太舒服,把对子领回去对。年纪大一些的,有人写诗钟,有人写诗。
子誉诗钟,花水四唱:“两岸桃花伴雨笑,一泓春水泛重波。”我说子誉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句子很漂亮。但是对仗不是很工整。上联的“雨笑”两个字如果调换一下位置,对仗就工整了。子誉说,但是那样就不美了啊。我说是呢。子誉问,到底应该追求美呢,还是追求对仗工整?我说还是追求美吧。子誉脸上笑开了花。子誉在雒诵堂算是后学,但对诗极敏感。
美仑诗钟,花水四唱:“舟去乡花含远志,樟依故水漾柔情。”上联乡字原作家,下联故字原作乡,我说“家花”不太好,尽可能改,最后改成这样,美仑说她老家在浙江,有水有花有香樟。美仑写诗,尤重感情,且追求唯美。子誉和美仑,在写诗方面,大约很快能追上她们的偶像子琳吧。
子彧诗钟,“分咏:暮春·帝京”:飘风落瓣欺银雪,映月垂杨羡紫薇。子彧诗才,无双无对。殆由天生,非学力而能及。
奕周诗“咏瓢”:“匏瓜青太甚,黄蕊孕期年。借问种何用,醉翁举酒填。”(下平一先)
嘉宣诗“咏玉兰”:“香木逢春花若锦,欲留清白漫莲裙。闻卿忠义看朝暮,血染丹心谁荐君。”(十二文)
子琳诗“梨花”:沉香亭畔月为邻。缟袂笼烟夜色昏。风过无心催瓣落,一枝带露漫香痕。(十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