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课程壬辰春学期第五课教学手记
(2012-03-17 22:50:55)
标签:
少年国学雒诵堂檀作文论语千家诗诗钟对联杂谈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2012年3月17日星期六
今天人到得很齐整,就是迟到的居多,估计和下雨有关。我跟孩子们说,雨轩很想念大家,清明节放假回北京,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在雒诵堂上一次课。如果雨轩能赶上某个周末的话,我们就不放假了。嘉宣放学的时候又问我雨轩到底什么时候来京,他们两个念初二的,最说得来。敏宽一进门,就拿本子给老师看,每天念论语和千家诗都有记录,一共念了八遍,可以领八张贴纸。小兵来得有些晚,还带来了荷马。小兵说我在家一共念了62遍,还带麦麦念了千字文和弟子规。敏宽立马意识到了差距,说八遍和62遍没法比啊。小兵放学的时候,领了一本贴画回去。敏宽有些眼热,估计回家要发愤念书了。自从小兵做了启蒙班的助教之后,学习状态奇好。以前不肯念论语,现在念得很认真。
十二个少年,将雒诵堂的小教室坐得满满当当。课间一团欢笑,让人忘却窗外的阴雨。小兵俨然是超级明星。美仑和子誉缠着小兵编剧本,将师兄师姐分配成白雪公主里的每一个角色。我依稀听见说子琳是白雪公主,嘉宣是王子骑的马,美仑是坏王后,子誉和奕周是小鹿。小兵每说一个,大家都哄堂大笑。小兵还说男生都要演动物。大家居然很认她这个大导演。
第一节课念千家诗。把前几次课学过的平起式五律吟了一遍。又新学了三篇:常建《破山寺后禅院》;王绩《野望》;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读常建《破山寺后禅院》诗,大家都说喜欢颈联,唯有梦熹说喜欢颔联。我让梦熹把自己喜欢的一联念出来,结果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其他人说:“这不是颈联嘛?”我说我就猜到梦熹把颔联和颈联弄混了。孩子们发现这篇诗多三仄尾,而且出现了三平尾。我特意提醒孩子们注意“俱”字的读音,普通话是去声,平水韵是平声。王绩《野望》诗,孩子们都喜欢颔联。我跟孩子们说王绩年代很早,他是王勃的叔爷爷。王勃已是初唐四杰,王绩是隋末唐初人。子彧说那为什么这首诗算唐诗呢?我说从内容来看,只怕应当是隋诗,写在天下大乱之际。只因他活到了唐代,就把他算作唐代诗人了。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诗,两处失粘,是双折腰体。我跟孩子们说颔联“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值得注意,这里“佳”字活用为动词,“乐”字宜读为yao4,与乐山乐水同。
第二节课学论语。先齐诵了《微子第十八》全篇及《子张第十九》前九章。新学《子张第十九》十二章,正好每人诵了一章。“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章,一读就懂。“子夏曰大德不逾闲”章,有人问什么是“小德”,我说譬如上课迟到,听课的时候还在想植物大战僵尸。“子游曰子夏之门人”章,纠结于“孰后倦焉”之“倦”,美仑子誉敏宽手上都是杨伯峻本,直接译成讲述。我说我印象里这个讲法来自毛西河,戴望即用此说。宋以前人都不用这个说法。何晏集解所引包咸之说,与朱子集注,都还是将倦当作本字讲。但这四个字确实不好讲,恐怕还是阙疑为好。“子夏曰仕而优则学”章,美仑纠结于到底是先学习还是先做官,我说前人说这个“优”字,是当行有余力讲。把这章说成学好了就做官,官做得好就再学习的,我只见过戴望一人。“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章,及“曾子曰堂堂乎张也”章,孩子们说怎么子游和曾子都否定子张啊。我说子张过于注重形象,若在今日,只怕是在微博上故作大言之辈,曾子等同门自然看不上他。“曾子曰吾尝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章,也不用我疏通。“曾子曰吾尝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章,嘉宣说就是前面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孟氏使阳肤为士师”章,我说这章是说做法官要有悲悯之心。破案容易,有悲悯之心不容易。做法官的,当想想百姓因何铤而走险。“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章,亦不用我疏通。
最后一节课写诗。题目是春雨。如果不想写诗,就写诗钟,春雨四唱,或者分咏春·雨。大家交稿都挺快。
荷马、梦熹、小兵、敏宽,四个人对对子。十个对子,基本是从刚学的千家诗里摘出来的。梦熹最快,个别地方不讲究。敏宽效率总是不高。荷马整个不愿意对。他爸来接他,让他对,他片刻就对出来了。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诗钟“春雨四唱”:
子誉:淡淡早春裁柳绿,潇潇暮雨润桃红。
景琦:岁岁新春观紫竹,年年细雨送寒冬。
诗钟,分咏春·雨:
子彧:玉瓣迎风舞雪韵,银丝落水泛清涟。
美仑:盈盈春女如花艳,点点秋烟伴草明。
春雨诗:
奕周:清风携雨来,润物细如针。剪剪花颜笑,酥酥挠人心。(下平十二侵。)(第一句出韵了。)
嘉宣:长春逝水映明湖。薄雾连云细雨铺。洒洒风流箫暗奏,山河浮动润花酥。(七虞)
子琳:莺啼雨若烟。戛玉暖春弦。十里连桃浪,一溪蛱蝶翩。水生舟系岸,野润雾萦川。烟柳昔人爱,今朝谁与看。(下平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