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2012寒假第十三课教学手记
(2012-02-09 21:52:53)
标签:
少年国学雒诵堂檀作文千家诗论语吟诵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2012年2月9日星期四
子琳来了,美仑却没能来,发烧了。泊宁学围棋去了,梦熹回来了。奕周、雨轩、子彧,一如既往地来。
第一节课学《千家诗》。新学了三首,都是杜甫。杜甫《玉台观》诗,子彧问“浩劫”什么意思,我说“劫”为佛教词语,指世界的毁灭。子彧又问为什么要说“因王造”?我说因为玉台观是滕王元婴所建。又给孩子们讲了萧史、鲁恭王灵光殿及王子晋的典故。跟孩子们强调写道观的诗,最好用道教传说,不合用佛教典故。《旅夜书怀》诗,我跟孩子们说此诗前四句写景,颈联转入抒情,是牢骚语。古人重建功立业,耻徒以文名。杜甫被免官,流落他乡,免不了发牢骚。尾联则因沙鸥之孤苦而自怜。
第二节学《论语》。合诵《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各一遍。新学了《阳货第十七》前五章。
“阳货欲见孔子”章,子彧又说起“烤乳猪”,历代注多不言所馈之豚之死活,然《孟子》书明言“蒸豚”。孩子们纠结孔子是否为阳虎说动,是否在他手下做官。我说孔子大概是被说动了。因为阳虎虽然是乱臣贼子,为孔子所讨厌。然而阳虎所言,却也在理。盖因此时,孔子年已五十,心怀天下,却未尝出仕,所患正在时“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但是孔子不曾在阳虎手下做官。阳虎不久即因叛乱出奔。阳虎出奔之后,孔子方才出仕。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章。孩子们说都懂。我说这是强调人受后天熏染影响,而各不相同。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我说上知、下愚并不完全指智力,而是指才性,上知者,生而知之也;下愚者,困而不学也。子彧问“移”是不是改变?我说正是宋儒说的变化气质四字啊。
“子之武城”章,孩子们问“偃”是谁啊,我说“偃”不就是子游么?我跟孩子们说“弦歌”就是礼乐。道要靠礼乐来体现,礼乐的具体体现是弦歌,说的更具体,就是边弹琴瑟边诵诗经。夫子厄于陈蔡,从者不能兴,而弦歌不辍,说明弦歌是儒门的标志。我们雒诵堂在一起吟诗诵经,亦是弦歌。
“公山弗扰以费叛”章,孩子们纠结于“吾其为东周”的“东周”,我说是在东方复兴周道。
最后一节课写诗。梦熹对完十个对子,先回家。其他几个写诗。子彧问“欺”字在哪个韵部,我说四支啊,子彧说王力《诗词格律》查不到,收字真是太少了。子琳写了她平生第一篇五律。从小庾体转到五律,蛮容易。我拿子琳的作业为例,给他们讲卷面要保持整洁。两个男生的卷面,比女生差太远了。
奕周《咏柳》:青叶同妆醉,如眉万柳垂。春风吹不定,最是雪飞时。(四支)
雨轩《茅》:白茅生遍地,长叶覆绒毛。小穗淡金色,风吹飘甚高。(下平四豪)
子琳《咏荻花》:随枫瑟瑟影,霜色惹寒涟。浸月三分白,连云一树烟。抹弦江畔月,画荻梦余篇。默默无心妒,雪乱一川毡。(下平一先)
子彧《梅》:素蕊迎风动,盈芳对玉尘。冰融花复逝,无以赠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