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少年国学2012寒假第四课教学手记

(2012-01-17 22:50:37)
标签:

雒诵堂

檀作文

少年国学

论语

千家诗

吟诵

杂谈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2012117星期二

 

景琦感冒了,没有来。雨宁的作业实在太多,说年后再来。奕周、子琳、子彧、子誉、梦熹提前赶到。我跟孩子们说,你们的死党说很想你们。孩子们说是美仑吧,我们也想她。子誉跟我说她昨天的诗,第三句平仄错了,回家的路上就意识到错了。小兵今天来了,丁丁的妈妈送她来的。丁丁妈是我在北大读研究生时的老同学。我跟小兵说,你可以撕日历了。小兵高高兴兴地撕了日历,说我要在日历上画画。

 

第一节课念《千家诗》。先把平起式五绝合吟了一遍,又把已学的仄起式五绝合吟了一遍。新学五首仄起式五绝。依旧是先找一个同学诵。然后让孩子们找出其中的入声字、标明韵部,并标出平仄。小兵标了一首之后,我说小兵跟丁丁说一下什么是平仄,让丁丁标啊。丁丁第一次就全标对了。标完韵部平仄之后,大家合诵一遍。然后再找一个同学吟,孩子们吟的时候,照例还是拉上夭夭老师帮腔。最后是大家合吟一遍。《思君恩》一篇,我说苑不可不小,门不可不长,不如是,不足以见其哀怨。长门者,永巷也。长门者,阿娇所居也。给孩子们讲了一下汉武帝和阿娇的故事。梦熹说,他怎么说话不算数啊。其他几个也说他怎么就忘了说过得话呢。梦熹说他应该把说过的话记在本子上啊。经常拿出来看,就不会忘了。《夜送赵纵》篇,我说因所送之人姓赵,故以赵国的和氏璧相比,这是写诗之一法。子彧说那应该是送姓和的才对啊。我说你回头给河马写篇诗吧,他姓和。《咏史》一篇,又给孩子们讲了一下范雎的故事。我跟孩子们说,这诗只有高适能写,李白、杜甫不能写。后两句,有身份的人适合写。高适晚年官做得大。《逢侠者》一篇,给孩子们讲了一下钱起擅长考试的事情。顺便讲了一下唐朝诗人考进士的轶事。跟孩子们开玩笑说,如果考试的时候,题目不会做,就默念“钱起钱起”,比念阿弥陀佛有用。

 

第二节学《论语》。大家一起合诵了一遍《宪问第十四》。新学了《卫灵公第十五》前五章。“卫灵公问陈”章,跟孩子们强调这里的“陈”读阵,又跟孩子们讨论孔子是否真的不会军旅之事。孩子们说子路会打仗,冉有和樊迟也打过胜仗。孔子肯定会打仗啊。我又问,那为什么孔子要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孩子们说因为孔子想教卫灵公礼,而不是打仗。我又给孩子们讲了孟子不肯给齐宣王讲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这就是儒家的原则,讲王道,不讲霸道;讲礼乐,不讲暴力。我说现在别人请我讲学,如果是讲经学,我去;如果让我讲论语与管理,或者别的,我就拒绝。“在陈绝粮”章,给孩子们讲了《史记》里孔子与子路、子贡、颜回关于“匪兕匪虎”的问答,子路和子贡的做法也未免不是“滥”。 我说滥的本义是溢,引申为突破标准,子琳说也就是不守礼法。“子路愠见”之“见”,我说当念xian4。丁丁妈说是愠体现在脸上吧。我说有这样了解的,钱穆《论语新解》提过。“女以予为为多学而识之者与”章,我说孔子教学生讲究针对性,因为子贡聪明,学什么都快都能记住,但却忽视核心价值,所以孔子有此一问。孔子当然博学,所以子贡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啊!”但子贡毕竟聪明,忽然意识到老师为什么这样问自己。所以主动追问一句“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回答他:“吾道一以贯之。”可惜子贡的境界,不能领悟什么是“一以贯之”。同样的话,曾子听了,当下就明白,只答一字“唯”。曾子所以能传孔子之学,原因就在这里。我又问孩子们,你们读了大半本《论语》,觉得孔门“一以贯之”的是什么呢?孩子们答仁、礼、义,我说还有诚和敬。“知德者鲜矣”章,我说这是针对子路之愠而发。“无为而治其舜也与”章,子琳说无为就是文景之治那样的吧?我说不是,《论语》里的无为跟《老子》里面的无为,是不一样的。《论语》里的无为,是恭己而正南面,在上者能恭敬,在下的人就能跟着恭敬,天下事做起来就顺利。此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留了30分钟写诗。梦熹、小兵、丁丁对对联。

梦熹跟小兵比赛,对了好几十个,还吵着要夭夭老师出题,可把夭夭老师累坏了。

子琳、子彧做诗钟。子誉、奕周写诗。我一边给奕周讲格律规则。

子琳诗钟“水仙四唱”:“寒烟碧水侵蒲岸,红袂花仙落雨天。”

子彧诗钟“水仙四唱”:“空山静水流寒韵,寂旻灵仙舞淡风。”

子誉诗《冬》“天寒窗冷银沙降,独草根枯生死垂。院后残花怜落问,任为寒气绝情吹。”

奕周诗《冬日有感》:“门前与积雪,阵阵冷风吹。坐地东遥望,静祈心盼时。”

                  

丁丁妈送了我一本南山华德福学校的《千字文》写本,印刷精美,尤是字大,好附了拼音和笔顺,真好。小孩子拿来练字,同时做读本,真是再好不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