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少年国学2012寒假第五课教学手记

(2012-01-18 22:41:01)
标签:

少年国学

雒诵堂

檀作文

论语

千家诗

吟诵

诗钟

杂谈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2012118星期三

 

晚上到了六个孩子:奕周、子琳、子彧、子誉、景琦、梦熹。孩子们很关心谁能来谁不能来,他们在雒诵堂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希望彼此能经常见到。考虑到子誉的作息规律,准备年后改成下午上课,但子誉说下午有英语课。孩子们说虽然晚上回家有些晚,但还是习惯晚上上课。我跟孩子们说年后亮仔可能会来跟大家一起上课,孩子们说蛮想念亮仔,就是不知道他还会不会钻桌子底下。

 

第一节课学《千家诗》。真的把五绝全学完了。标平仄的时候,梦熹最积极,也最认真。子琳子彧标太快,偶有标错的地方,还要梦熹来纠正。五绝几乎不用讲解,只是给孩子们讲了五湖是太湖、九日是重阳、李昂是唐文宗等几个知识点。子琳子彧对“(平)平仄平仄”这个特殊句式很敏感,他们发现《千家诗》所选五绝,绝大数篇目都会出现这个特殊句式。大部分韵部,子琳张口就来,子誉也基本能答上。但是《答武陵太守》一篇,他们没答对。我让他们查,发现是十三元。子琳说凡是怪怪的,大概就是十三元。我说既有an韵,又有en韵,放在一起押韵,基本是十三元了。子彧说写诗其实不怕遇到十三元,怕三江,字太少了,子琳说九佳字也少。我说这就是所谓的“窄韵”,又称“险韵”,很考验人。子彧说照这个速度,节后10天估计能把五律全部念完,下学期15次课能把七律全念完。

 

第二节课学《论语》。合诵了一遍《宪问第十四》及《卫灵公第十五》前五章。新学了六章。“子张问行”章,子彧不解“州里”,子誉说就是本州本里,我说就是你自己住的小区和城市。“立则见其参于前也”之“参”字,孩子们都读can1,各本注音皆如此。我让孩子们看影世彩堂本《论语集解》反切音,一个是所金切,一个是七南切,念sen1,念san1,都不念can1。孩子们对“书诸绅”很感兴趣,说把座右铭刻皮带上啊。我说可不是皮带,是布的哦。我跟孩子们说,要牢牢记住忠信笃敬四个字,此乃孔门修身功夫。“子曰直哉史鱼”章,我跟孩子们讲卷是卷起来,就是收;怀是藏在怀里,不让别人看见。卷和怀的对象,是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坚持的大道。“子曰可与言而不言”章,我问怎样是可与言,子彧说志同道合,我说是能受教。“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章,子琳问“杀身以成仁”的成是成就还是成全,我说没啥区别吧,成就更贴切。“子贡问为仁章”,我说这也是专门针对子贡说的,子贡太聪明,容易看不起人,所以孔子告诉他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尊重那地方的贤人,跟他们学习。“颜渊问为邦”章,“行夏之时”,子彧说夏是夏天,子琳也跟着说,我说看看下文啊,下面提到殷和周呢,子誉说是夏代啊,我说行夏之时,就是用夏历啊,时指的是历法。夏历,我们现在还在用,是最贴切实用的。“殷之辂”,孩子们看注,知道辂是车,我说周代的车,装饰太多,有用金、玉、象牙做装饰的,殷商的车,就是木头做的,朴质简约,孔子说“乘殷之辂”是尚质。子彧马上说“周之冕”是庄重,适合行礼,我说“服周之冕”是尚文。孔子主张文质彬彬,根据实际需要,而不偏于一隅。“韶舞”,孩子们基本知道是舜乐,尽善尽美。孩子们问“郑声”是什么,我说就是流行歌曲啊。子誉和梦熹说孔子不喜欢流行歌曲啊?蛮惊讶的样子。

 

最后一节课写诗。

梦熹对对联。对了好多。夭夭老师建议他写在本子上,他说太累了。

其他几个孩子纠结于写什么题目。最后他们决定写某个植物,拿了《唐诗植物图鉴》来翻,说翻到什么写什么,子彧翻了两次,都是“蒿”,子琳说就写“白骨满蓬蒿”,子誉说不行啊,最后他们决定写枫。

景琦写诗有困难,让他做诗钟“枫水四唱”,他一边想,一边翻《千家诗》。终于写出来了:“秋日红枫飘落叶,夏天绿水泛波光。”

子琳、子彧、子誉三个人,依旧分别写的是小庾体、五绝和七绝。子誉渐渐养成查《诗韵合璧》的习惯,子彧已经不怎么查《诗韵合璧》了。我问子彧为什么不再查《诗韵合璧》了,子彧说那里面的词语感觉不像我自己想说的。雒诵堂诸弟子中,子彧的诗最浑成,道理便在这里。

子琳《咏枫效小庾体》(十二文):“寂寂青波畔,丹枫黯晚曛。瑟瑟荻花映,连天赤浸云。霜晓江霞意,露凋朱蝶纷。可爱枫之性,秋寒叶愈焚。”

子彧《咏枫》(十四寒):“露结枯荷尽,秋枫暮日寒。赤华独耐冷,落水叶犹舟。”

子誉《咏枫》(下平一先):“飒飒寒风吹老菊,晚枫轻落树林间。红盈山野似悠蝶,粉翅飘飘把梦牵。”

奕周修改了旧作《咏水仙》(下平一先):“白花与青叶,淡淡芳姿翩。莫问居何处,飘飘好似仙。”

新作了一首《初春》(十灰):“朝曦摧已觉,冬尽赏心回。舒柳枝头嫩,春花携雨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