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辛卯秋学期第八课教学手记
(2011-11-12 22:50:28)
标签:
雒诵堂檀作文少年国学吟诵对对子论语千家诗杂谈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
今晚的学生到得很齐整。梦熹感冒尚未痊愈,但还是来了。第一节课歪在沙发上养神,第二节课回到课堂。荷马同学也来了,课间他爸出去办事,他跟着走了。子茂到得有些晚。
课前,给孩子们放上次课诵《论语》的录音,好几个同学说除了老师,就听见子彧的声音。我说这是因为你们不够卖力。如果梦熹在,诵《论语》的气场就大不一样。
子誉和美仑都知道今天要先学《论语》,她们两个一起哀叹:“我们喜欢吟诗。”子誉跟美仑说,我知道你为什么喜欢吟诗,因为你是美声歌唱家。我安慰她们两个,说要想写好诗,一定要多读书,尤其是经书。美仑说《论语》的繁体字好难认,我说你可以用简体字本,美仑说可是我妈要我用繁体字本。大家一起诵了一遍《论语·先进第十一》和《颜渊第十二》的若干章。讲读完《颜渊第十二》剩下的几章。正好每个同学念一章。合子琳子彧嘉宣雨轩四人之力,基本可以疏通大义。美仑最爱问问题,几乎每句都要问什么意思,并认真做笔记。讲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八字,我说这是孔子教学的宗旨,也是雒诵堂的教学宗旨。“博学于文”是多读经典,包括诗词;“约之以礼”是为人有礼,不违于善。我还跟孩子们说了今天我在微博上与另外几位大学老师讨论学生当尊重老师的事情,发短信写邮件抬头落款都须讲究,子琳子彧说老师发的邮件喜欢用“敬启”,嘉宣说老师给我邮件很客气。我跟孩子们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是我们雒诵堂的传统,一旦有人违背这一传统,我就要下逐客令,不许他再来雒诵堂。子琳说颜渊也说过“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君子成人之美”章,美仑说是不是帮两个人那个啊,其他几个大一点的孩子说“美”是好事善事而已。下章,美仑问“帅”字何意?子誉说“率领”。“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章是景琦读的,看得不仔细,把“士”念成了“土”,哄堂大笑。我说闻就是有名,达是达于大道。我说“闻达”一词后人常用,嘉宣说诸葛亮《前出师表》里有“不求闻达于诸侯”一句。“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章,美仑问为什么“无攻人之恶”,难道不要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么?子彧说人家不听,多说也无益啊。我说,先要自己做好,如果自己都没做好,就要指责别人,别人肯定会说你自己做得又怎样呢?“樊迟问仁”章好长,轮到小兵读,小兵不肯,大师兄嘉宣替他念的。“富哉言乎”一句,美仑说“哇塞!这话说得真好”,译得颇传神。最后一张,子琳说“辅仁”是一个学校的名字吧?我说这学校和你有关,你不是在北师大附中么,北师大的前身就是辅仁大学。
课间,孩子们像蝗虫一样吃东西。十个桔子,片刻不见。子琳问我《诗经》“式微”怎么讲?子彧说就是“天要黑了。”我把书架上的《诗集传》取下来,给子琳看。子琳说看不懂,我帮她疏通了一下大义。
第二节课学《千家诗》,习静之后,先教新的内容,仍旧是五篇。杜牧《秋夕》一篇,高年级的基本背过。发现孩子们太爱吟诗。又让他们每个人吟了一篇学过的,一个人吟的时候,其他人总是在后面帮腔,梦熹和敏宽的嗓门最大,往往盖过了主吟的同学。很意外地发现子茂吟得非常好。敏宽也能独自吟诗了,不需要师兄师姐领着吟。小兵一个人吟还有些胆怯,但大家一起吟的时候,她吟得很好。夭夭老师说,敏宽和小兵开口吟诗了,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啊。
孩子们还想继续吟诗,被我打住了,留了35分钟写诗。仍旧是自选,可以写诗,可以作诗钟,可以对对联。子誉和美仑照例选择写诗。几个低年级的对对子。主流是作诗钟,题目是“龙海四唱”。
对对子的几个,对得蛮欢。我出一个“海”,小兵对“湖”,敏宽对“河”,梦熹对“沙”。我说“大海”,小兵和敏宽对的都是“黄河”。夭夭老师出“蝴蝶”,小兵和敏宽对的又都是“蜜蜂”。夭夭老师出“木马”,小兵对“汽车”。夭夭老师出“红叶”,小兵对“太阳”。梦熹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了好多,没肯抄下来给我一份。梦熹对得很快,记得夭夭老师出“木马”,梦熹应声对“长江”,夭夭老师说换一个,他又对“飞机”。
景琦和子茂是第一次作诗钟。子茂写了个上句“天上祥龙屁真臭”,念出来,好玄没把大家笑趴下,我跟他说,诗钟要像诗一样漂亮,我们念过的诗,有哪句这样写呢?子茂最后的成稿是“天上祥龙眼太亮,梦中大海浪真多。”景琦的初稿,平仄不谐,我跟他说要像诗句一样平仄相间、平则相对,他最后的成稿是:“绿色飞龙出地面,无边大海泛波涛。”
嘉宣的成稿是:“入梦蛟龙腾碧浪,迎风东海出长虹。”子琳的成稿是:“潜跃鱼龙思万里,交融天海恨无涯。”
嘉宣和子彧没给我留底。子彧说回头发自己博客上。
子誉的诗写出来了,拿给我看,我说平仄不对啊。子誉说哪里不对啊?我说二四六字平仄相反,你自己标出来看看啊。子誉说还真不对呢,我回家改吧。
美仑的诗拿给我看,我说第一句容字出韵,不能跟八庚通押,最后一句出律,平仄错了。美仑说我明天就要用啊,要刻在桌子上呢。我说那更不能掉以轻心了,要好好写才能刻啊。于是她拉子琳帮她改,我在一边把关,9点15分终于定稿,回家之后手机短信把作业发给了我,定稿如下:
《牡丹赞》:魏紫姚黄争贵艳,天香国色醉倾城。雍容仪态长千古,一任三生蜂蝶萦。
子誉和美仑两个小丫头酷爱写诗,每次都要写,但不够细心,容易出律。而且词汇量不够。子琳子彧写诗能信手拈来,关键在于读书多。子琳子彧背过的诗,至少有三五百首,又念过一学期《声律启蒙》,功夫在那儿。子誉和美仑,如果能坚持念两年诗,再系统地念一下《声律启蒙》,估计能赶上子琳子彧。